2013年6月28日星期五

中国古代官职知识大全

中国古代官职知识大全



http://bit.ly/129Kikg







发送自 gReader



中国古代官职知识大全_闲在居士_新浪博客
中国古代官职知识大全_闲在居士_新浪博客,闲在居士,







[via ]



via Tumblr http://yanghao.tumblr.com/post/54140492043

解读“毒药”

解读“毒药”



http://bit.ly/1anf9Ca



本文作者:一起剥坚果





【图片出处: http://bit.ly/1anf7Ks

作者:贝塔-鱼

说起毒性物质,大家首先会想到砒霜和氰化钾这一类经典的烈性毒药,其实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时时刻刻都在接触各种各样的有毒物质,这些毒性物质可能来自空气,食物,饮水,药品,衣物和生活用品等。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健康越来越重视,也越来越关注我们的生活环境和食品安全,丙烯酰胺、苯并芘、苏丹红、三聚氰胺、二噁英、塑化剂这些原本陌生的词汇也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我们每天都能从网络,电视和报纸上接触到各种关于毒性物质的报道,结果就是我们越来越恐慌,越来越不知所措。什么样的物质才能被称之为毒性物质? 毒性物质会对我们造成怎样的伤害?本文将简单解答一下这些问题。

定义:“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就能干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永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称为毒性物质(poison)”

“化学物质”

化学物质是一种笼统的说法,维基百科上对于化学物质的解释是在化学上对于物质的另一种称法,由次可见,世界上所有的物质都能称之为化学物质。虽然我们通常所说的毒性作用是由于化学物质经过机体细胞的代谢过程,也就是通过一些列化学反应而导致机体出现损伤。可是,化学物质对人的伤害却不一定是仅仅通过“化学”的方式。从事某些特殊工作的工人会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和石棉纤维等生产性粉尘,他们的肺部常常会出现纤维化的病变,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尘肺。虽然这类疾病的发病机制还没有完全搞清楚,但科学家普遍认为尘肺是由于由于长期吸入细小尘粒,超过了气管和肺部的清除作用,导致尘粒或纤维在肺部沉积。这些物质沉积在肺部,会接触到肺部的细胞。细胞表面是一个脆弱的脂质膜,在尘粒和纤维的机械刺激下,细胞会受到损伤,继而释放多种物质导致炎症发生,长期的炎症会导致肺部出现纤维化,甚至引发恶性肿瘤。所以尘肺的发生过程,一部分是由于尘粒和纤维对于肺部细胞的机械刺激产生,而不是通过化学反应过程。

“在一定条件下”

在一定条件下意味着化学物质对人体的伤害作用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一家德国制药公司生产了一种药物,这种药物具有较强的镇静催眠作用,同时还能很好的抑制孕期呕吐反应,并且毒性作用很小,被称为“孕妇的理想选择”,也得到了一个“美好”的名字——反应停。由于具有很好的效果,所以反应停在一上市就受到了广泛赞誉,并相继在51个国家获准销售据报道,据报道,仅在联邦德国就有近100万人服用过“反应停”。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出于慎重考虑,没有批准其在美国上市。在反应停上市的几年里,德国医生陆续发现罕见婴儿畸形的病例,这些婴儿没有臂和腿,而手和脚则几乎直接长在躯干上,就如同海豹一般。与此同时,海豹儿相继在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日本等国家出现,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孕妇出现早产和流产。



在随后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反应停具有极强的致畸性,由于实验动物和人体的差别以及实验设计的问题,这一毒性作用在药物上市前的毒理学评价中并没有被发现。据估计,从反应停上市到退市的4年里,共在全世界多个国家导致上万名海豹儿的出生,是人类药物使用历史上的一场灾难,给人们带来了惨痛的教训,并促使药物审批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反应停具有极强的胚胎致畸性,有实验表明,实验动物孕期单次摄入反应停便可导致畸形胎儿的出现。然而,反应停对人类的毒性作用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会出现。实际上,反应停对于人类是一种毒性极低的化学物质,一般药物剂量甚至更高剂量的反应停并不会导致人体出现任何异常。所以,后来反应停又作为治疗麻风结节性红斑和癌症的药物重新上市。另外,研究发现,孕妇在首次停经50天内的不同时期服用反应停,会导致胎儿出现不同的畸形,而在停经50天之后服用反应停,则一般不会引起畸形出现。这是因为孕初期的一定时间内是胚胎的器官形成期,这个阶段是胎儿器官发育的重要时期,如果孕妇在这个时期内接触到具有致畸作用的外源化学物质,则非常容易导致胚胎器官发育异常,从而导致畸形出现。而在器官发育完全后,胎儿对于外源化学物质的毒性就不是那么敏感了。所以,孕妇服用任何药物前,一定要详细阅读使用禁忌和咨询专业医生。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临床上常用的广谱抗生素,抗菌作用强,同时过敏反应比青霉素少见。此类抗生素对人类毒性很小,所以不对头孢类抗生素过敏的人,使用药物剂量条件下的头孢类抗生素几乎不会出现毒性反应。然而,如果在使用头孢类抗生素后立即饮用含有酒精的饮品,则会出现可怕的“双硫仑样反应”。临床表现为面部潮红、头晕、恶心呕吐、急性心衰、呼吸困难、急性肝损伤和惊厥等,甚至会出现死亡。酒精进入人体后会在肝脏内由多种酶代谢为水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代谢过程会经历两种主要的中间产物,乙醛和乙酸。乙醛是一种对人毒性极大的物质,会引起多脏器损伤。很多人由于遗传的原因,体内代谢乙醛的酶活性比较低,所以喝完酒后乙醛会在体内积累,从而导致脸红,不过由于乙醛还在被不断代谢,很快就会恢复。然而,头孢类抗生素会强烈抑制肝脏内代谢乙醛酶的活性,从而导致乙醛在体内迅速大量聚积,导致人体出现一系列严重症状。

这种现象在药理学和毒理学上都很常见,被称为化学物的联合作用。化学物的联合作用机制非常复杂,研究难度也比较大。一般来说,按照联合作用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非交互作用和交互作用两类。非交互作用中,两种或多种化学物质对人体的作用方式和结果可能相同,于是会出现作用效果累加;化学物独立发挥不同的毒性作用,也可能会分别造成不同的损伤。交互作用中,两种或多种化学物作用的结果有可能大于或小于各毒性物质单独对机体的作用效果,于是会出现协同或拮抗作用;有时一种化学物对机体并没有伤害,但与另一种化学物同时使用的时候会出现明显的毒性作用,此时会出现作用效果的加强作用,比如上述头孢类抗生素和酒精联合使用的例子。所以,在药物的说明书上都会标明“药物相互作用”和“注意事项”,在同时服用多种药物的时候,一定要认真阅读说明书和遵照医嘱,不能自己随便搭配,以防止削减药效或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较小剂量”和“进入机体”

剂量是评价一个化学物质毒性大小的重要标准,在毒理学上有严格的量化指标,并不是仅用“较小剂量”这一模糊说法进行表述。另外,化学物质对人体的伤害在时间上是有差别的,比如有些化学物质会导致人体迅速出现急性毒性反应甚至死亡,而有些化学物质对人体的伤害则体现在长时间的日积月累。所以,在描述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的时候还要区分毒性作用的发挥时间。

急性毒性是化学物质引人瞩目的毒性作用,以至于有的时候,一提到毒性就默认指代急性毒性作用。我们经常能够看到急性毒性作用的例子,比如在电影中,间谍在被抓住的时候,咬开口中的氰化钾胶囊,然后瞬间毙命;武侠片里,中鹤顶红毒之人,立刻剧烈腹痛,惨不忍睹;现实中,误服农药的人短时间内出现浑身抽搐,头痛呕吐症状等等。急性毒性一般指实验动物或人体一次或24小时内多次接触外源化学物质,并在短期内出现中毒症状。由于有些化学物质在接触几分钟至数十分钟便会导致实验动物或人体出现中毒症状甚至死亡;有些可能在早期仅有较轻微的症状,但在几天后又会出现严重的中毒症状甚至死亡。所以,国际上一般规定急性毒性的观察时间为7至14天,如有必要可延长至14天以上。

按照通常的认识,在出现同样严重症状的情况下,接触到的化学物质的剂量越少,则表明它的毒性越大;或者在接触到同样剂量的化学物质下,出现症状越严重,则表明毒性越大。在实验室里,科学家通常以第一种方式来评价化学物质的急性毒性强度,评价过程都是在实验动物上进行,较常用的是小鼠,大鼠和兔子。中毒症状的严重程度是一个很难观察的指标,比如腹痛和头晕,这些症状的严重程度在实验动物身上很难进行界定,而症状和剂量两个变量必须固定一个,测定另一个才有意义。“死亡”是急性毒性最严重的症状,同时也是一个容易观察和界定的后果,在真正的毒理学评价中,科学家常常使用“半数致死量(LD50)”来进行化学物质急性毒性强度的分级。

半数致死量是指化学物质引起一半实验动物出现死亡所需要的剂量。测定半数致死量的时候要注意几个问题。首先,由于实验动物的体重有差别,所以给予实验动物的剂量应该与体重相关,比如每千克体重给予多少毫克的化学物质(mg/kg);其次,由于性别差异可能会导致生物体对于某些化学物质的毒性易感程度不同,所以有的时候,测定半数致死量要考虑实验动物的性别。

另外,生物体接触外源化学物质途径是有差别的,一般来说工业化学毒物多以呼吸道和经过皮肤接触;食品和水以消化道摄入为主;农药以呼吸,消化道和皮肤接触为主;而药物则可能会通过皮肤外用、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和鼻腔吸入等不同的方式。不同接触途径对于化学物质的毒性作用影响非常大,这主要是因为化学物质进入血液循环到达作用靶器官的速度和过程的差别。比如经口吃下去的东西往往经过小肠吸收,通过小肠吸收的化学物质会通过一条静脉首先到达肝脏,而肝脏是人体最大的代谢器官,肝脏内有多种代谢酶负责化学物质的解毒作用,这会使得最终进入血液循环的化学物质的毒性降低和剂量减少;存在于空气中的化学物质会通过呼吸道进入肺部,肺部是进行血液二氧化碳和氧气交换的器官,由于肺泡表面积非常大,吸入肺部的化学物质会迅速通过肺部的血液进入心脏,并被心脏泵往全身;通过静脉注射的化学物质则会直接进入血液循环,使得化学物质迅速到达全身各个器官。我们可以将不同的接触方式以化学物质的吸收速率进行排序,一般是静脉注射>吸入>肌肉注射>腹腔注射>皮下注射>经口消化道>经皮肤。所以,在测定化学物质半数致死量的时候,一定要区分接触方式。

在接触方式相同的条件下,半数致死量的数值越小,则表明化学物质的毒性越大,所以可以通过半数致死量对化学物的毒性进行分级(表1);常见化学物质的半数致死量见表2(来源维基百科)。



【表1】



【表2】

外源化学物质进入机体后会被代谢和排出体外。然而,机体的代谢能力是有限的,当连续多次接触到同一化学物质,接触的量超过机体的代谢速度的时候,化学物质就会在体内蓄积,当蓄积到一定量的时候同样会对机体产生毒性作用,这是化学物质产生慢性毒性的基础。体内常见的化学物质储存库有血液、脂肪、肝脏、肾脏和骨骼等。由于慢性中毒症状出现需要很长时间,而且相比急性毒性而言,慢性毒性症状往往比较轻微,一般不容易导致实验动物或人体出现死亡,无法用半数致死量来进行评价。化学物质的慢性毒性作用和机体的代谢速度关系很大,如果摄入的剂量等于机体排出的剂量,则一般不会导致化学物质聚积和出现毒性症状,这个剂量越高,则表明这种化学物质的慢性毒性作用越弱。所以,科学家常常使用未观察到有害作用的剂量(NOAEL)和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LOAEL)来评价化学物质的慢性毒性作用。

对于化学物质的毒性进行评价非常重要,它是进行安全限量制定的重要参考依据。通常来说,科学家会根据毒性物质的急性毒性作用来测定其剂量和毒性作用的反应关系,然后综合慢性毒性作用效应进一步确定该毒性物质的阈剂量,这是设定该毒性物质安全限值的重要参考。比如我们看到某一种化学物质的每日容许摄入量(ADI)是0.001毫克每千克体重(0.001mg/kg),那意味着一个体重为60千克的健康成年人每天摄入不大于0.06毫克该化学物质是安全的。化学物质的安全限量通常是通过实验得到的,由于不同研究数据之间存在差异,不同个体之间对于化学物质的易感性也不同,为了保险起见,要给这个数值加上一个安全系数,最终得到的安全限量要远小于机体对于该化学物质的代谢能力,所以一般不会导致蓄积和出现毒性作用。

在安全限量的制定上存在一些争议,比如致癌剂的阈剂量问题。由于致癌物质难以用实验的方法确定其无作用水平,所以有学者认为,任何剂量、任何途径和任何动物证明为致癌的物质,都不准用于食品,并且认为确定人类膳食中致癌物安全剂量的任何企图,都是不明智的。不过也有学者认为,我们需要研究可靠的实验方法来确定致癌物质在工作场所或生活环境中的社会容许危险水平,这是保证环境安全的重要参考标准,比如设定室内环境空气甲醛的最高容许溶度。但由于化学物质的致癌作用机制非常复杂,同时和个体遗传易感性等多种因素相关,所以关于致癌剂的安全限量的研究依然任重而道远。

毒性物质的安全限值对我们的健康非常重要,比如食物加工过程中需要使用的合法添加剂中会含有一些有毒化学物质;食品原料中含有或者加工过程中也会难以避免的混入一些有毒化学物质,此时需要设定相应的限值以保证食品的安全性。不过,不能仅以毒性大小和安全限值来评判食品中含有的化学物质,对于一些非法添加剂,不管其毒性大小,都不能允许其加入到食品中使用。

“干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永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

化学物质对于人体毒性多种多样,根据毒性发挥作用的时间,可以分为急性毒性作用和慢性毒性作用;根据化学物质的毒性效应,可以分为致突变作用、致癌作用和

致畸作用;根据化学物质作用的系统和器官,可以分为系统或靶器官毒性,比如对于循环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肝脏、肾脏、皮肤的毒性作用等。

然而,不管怎么区分,化学物质对机体的损害作用最终都体现在整体功能的影响上,所以研究化学物质的毒性作用时,应该从局部到整体进行综合评价。

瑞士著名医学家帕拉塞尔苏斯在400多年前就说过:“所有物质都是有毒性的,唯独剂量决定了它是不是毒药。”现在医学使用的药物和通常人们所说的毒药间也往往仅存在剂量上的差别,有一些化学物质的药理作用显著,在一定剂量下不会对人体产生明显的毒性作用,于是在药物剂量下被广泛使用;然而,有一些毒性很大的化学物质也会被用于治疗人类疾病,比如治疗肿瘤的化疗药物,这往往是在权衡风险和收益比后做出的决定。

结语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会不断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化学物质,好在人体内拥有多种代谢酶,才使得我们能够健康的生活下去。科学家一直在进行化学物质的毒理学和药理学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于化学物质和生命体的相互作用机制越来越了解,原本有害的毒性物质也有可能成为非常有效的治疗药物来帮助人类攻克疾病。

参考文献

王心如主编,《毒理学基础》,人民卫生出版社,第4版



发送自 gReader







[via ]



via Tumblr http://yanghao.tumblr.com/post/54140490569

2013年6月27日星期四

最短的佛经

Сообщение из ленты +Kyle Fu: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guān zì zài pú sà 。

观 自 在 菩 萨 。

xíng shēn bō ré bō luó mì duō shí 。

行 深 般 若 波 罗 蜜 多 时 。

zhào jiàn wǔ yùn jiē kōng 。dù yī qiē kǔ è 。

照 见 五 蕴 皆 空 。 度 一 切 苦 厄 。

shě lì zǐ 。sè bù yì kōng 。kōng bù yì sè 。

舍 利 子 。色 不 异 空 。空 不 异 色 。

sè jí shì kōng。 kōng jí shì sè 。shòu xiǎng xíng shí 。

色 即 是 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识 。

yì fù rú shì 。 shě lì zǐ 。shì zhū fǎ kōng xiāng 。

亦 复 如 是 。舍 利 子 。是 诸 法 空 相 。

bù shēng bù miè 。bù gòu bù jìng 。 bù zēng bù jiǎn 。

不 生 不 灭 。 不 垢 不 净 。 不 增 不 减 。

shì gù kōng zhōng wú sè 。 wú shòu xiǎng xíng shí 。

是 故 空 中 无 色 。 无 受 想 行 识 。

wú yǎn ěr bí shé shēn yì。wú sè shēng xiāng wèi chù fǎ 。

无 眼耳 鼻 舌 身 意 。 无 色 声 香 味 触 法 。

wú yǎnjiè 。nǎi zhì wú yì shi ji

无 眼 界。 乃 至 无 意 识 界 。

wú wúmíng 。yì wú wú míng jìn 。

无 无 明 。 亦 无 无 明 尽 。

nǎi zhì wú lǎo sǐ 。yì wú lǎo sǐ jìn 。

乃 至 无 老 死。亦 无 老 死 尽。

wú kǔ jí miè dào

无 苦 集 灭 道 。

wú zhì yì wú dé 。 yǐ wú suǒ dé gù 。

无 智 亦 无 得 。 以 无 所 得 故 。

pú tí sà duǒ 。 yī bō rě bō luó mì duō gù 。

菩 提 萨 埵 。 依 般 若 波 罗 蜜 多 故 。

xīn wú guà ài 。 wú guà ài gù 。wú yǒu kǒng bù 。

心 无 罣 碍 。无 罣 碍 故 。无 有 恐 怖。

yuǎn lí diān dǎo mèng xiǎng 。jiū jìng niè pán 。

远 离 颠 倒 梦 想 。 究 竟 涅 盘 。

sān shì zhū fó 。yī bō rě bō luó mì duō gù 。

三 世 诸 佛 。依 般 若 波 罗 蜜 多 故 。

dé ā nòu duō luó sān miǎo sān pú tí 。

得 阿耨 多 罗 三 藐 三 菩 提 。

gù zhī bō rě bō luó mì duō。 shì dà shén zhòu 。

故 知 般 若 波 罗 蜜 多。 是 大 神 咒 。

shì dà míng zhòu 。 shì wú shàng zhòu 。

是 大 明 咒 。 是 无 上 咒。

shì wú děng děng zhòu 。néng chú yī qiē kǔ 。zhēn shí bù xū 。

是 无 等 等 咒 。 能 除 一 切 苦 。 真 实 不虚 。

gù shuō bō rě bō luó mì duō zhòu 。jí shuō zhòu yuē 。

故 说 般 若 波 罗 蜜 多 咒。 即 说 咒 曰 。

jiē dì jiē dì 。 bō luó jiē dì 。

揭 谛 揭谛 。 波 罗 揭 谛 。

bō luó sēng jiē dì 。pú tí sà pó hē 。

波 罗 僧 揭 谛 。 菩 提 萨 婆 诃 。





[via ]



via Tumblr http://yanghao.tumblr.com/post/54013343283

2013年6月26日星期三

同情是人性的基本原则

同情是人性的基本原则



道德的基础:借我一双慧眼吧!



http://bit.ly/14a9ZEB



译者jiongcaicai





亚当•斯密(1723-1790)和阿图尔•叔本华(1788-1860)都曾指出,道德的基础并非什么神的旨意或是理性思考的结果,而是同情、怜悯或慈悲心。这是一种换位思考的能力,或者说是一种能间接感受到别人所经历的那个世界的能力。斯密认为这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因为我们是具有社会属性的生物。正如他在《道德情操论》开头所写到的:“无论人们会认为某人怎样自私,这个人的天赋中总是明显地存在着这样一些本性,这些本性使他关心别人的命运,把别人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事情,虽然他除了看到别人幸福而感到高兴以外,一无所得。”(摘自《道德情操论》,蒋自强等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译注)叔本华同样认为慈悲确实是道德的起点,但他还坚信找出可以解释这一现象的形而上学理论是必不可少的。他批评了斯密及其朋友兼支持者大卫•休谟,因为他们在这一点上试图逃避形而上学。









一个人能从多大程度上看到别人眼里的世界呢?一个人如何才能以某种方式分享别人的感受的?鉴于斯密和叔本华都认为小说家常具有捕捉这一现象的能力,而且阅读文学作品是培养理解别人生活境况能力的绝佳的途径,下面这个例子或许能帮助我们理解这一现象是如何成为可能的。John Fante于1939年在小说《问尘情缘(Ask the Dust)》中有过这么一段描述:青年作家Arturo Bandini居住在经济大萧条时期洛杉矶,他心仪的姑娘Camilla请他评论一部由他情敌Sammy创作的短篇小说,酒保Sammy和Camilla在同一所酒吧工作,因为肺结核的缘故将不久于人世。吃醋的Arturo心想, “Sammy,你可是落到我手里了!我要把你大卸八块!我要让你生不如死!Sammy小儿,哥让你见识见识什么是神笔Bandini的笔锋如剑吧!”他给Sammy的短篇小说写了一篇尖酸刻薄的评论,正当他要寄出这篇评论的时候,突然有一股力量制止了他:他突然感觉到了Sammy当前的处境,以及这封信对他造成多大的打击。Arturo开始反思:







一想到这个可怜之人的悲惨命运,便袭来一阵骇人的感觉。我向南方的星空望去,我知道那片星空之下的某个棚屋里有一个跟我一样的男人,他可能会比我更早地被沙漠吞噬,而我手中可以促使其发生。处在南方的圣安娜沙漠,象征着他面对残酷命运叩门声所进行的无谓斗争。凶手还是酒保还是作家都已不重要:他的命运就是大家的命运,他的结局就是我的结局。今夜窗外此城中,还有千千万万跟他和我一样的人,如枯萎的草芥般渺小,以至于个体间的区别根本无法分辨。活着已是异常艰辛,而死亡乃至高终点,Sammy已经接到了死神的传唤。我踌躇在邮筒旁,用头抵着邮筒,为Sammy感到悲伤,为我自己感到悲伤,为所有活着的和死去的人感到悲伤。原谅我吧,Sammy!请原谅我的愚蠢!我踱回自己的小屋,花了三个小时为他的作品写了我能写出的最好的一篇评论。







究竟是什么让Arturo Bandini改变了他原先的计划?更确切地说,斯密和叔本华会如何评价Bandini的这种道德行为?





休谟在《人性论》(1739年)中表示,同情即分享他人情绪的能力,这种能力让人可以超越自己的视角做出相对客观的道德判断。休谟这一论述影响了斯密。此外,休谟还在《人类理解论》(1748年)中表示,这种“同情心”是天生的,其原因我们不得而知:“关于我们为何会对他人抱有仁慈或同情心这个问题,已经没有必要再深究下去了。我们可以切身感受到这是人性的基本原则就足够了。在寻求原因的不归路上,我们必须在某处停下。”斯密在探究人类这一特质时,似乎也是认同他这位朋友的建议的。他在探讨这一特质时,并没有深究其根本原因,而是关注于如何更加细致地将其发扬光大。斯密认为从理论上来说,我们不能直接感受到别人的身体或心理状态,但道德个体可以借助想象力、并通过自己的经验来识别别人经历过的或者即将经历的事情,此时人们认识到别人和自己其实并无二致。





休谟在《人性论》(1739年)中表示,同情即分享他人情绪的能力,这种能力让人可以超越自己的视角做出相对客观的道德判断。休谟这一论述影响了斯密。此外,休谟还在《人类理解论》(1748年)中表示,这种“同情心”是天生的,其原因我们不得而知:“关于我们为何会对他人抱有仁慈或同情心这个问题,已经没有必要再深究下去了。我们可以切身感受到这是人性的基本原则就足够了。在寻求原因的不归路上,我们必须在某处停下。”斯密在探究人类这一特质时,似乎也是认同他这位朋友的建议的。他在探讨这一特质时,并没有深究其根本原因,而是关注于如何更加细致地将其发扬光大。斯密认为从理论上来说,我们不能直接感受到别人的身体或心理状态,但道德个体可以借助想象力、并通过自己的经验来识别别人经历过的或者即将经历的事情,此时人们认识到别人和自己其实并无二致。





叔本华深谙英国经验主义,他尤其欣赏的是休谟。叔本华曾经想把休谟关于宗教的著作翻译成德文。叔本华的英国“粉丝”Patrick Bridgewater在他的书中巧妙地展示了叔本华对英国和英国作家钟情的起因。1803年时叔本华只有14岁,这位德国哲学家在一所典型的英国寄宿学校当了三个月的学生。这是他父母在环游世界的途中安排的,主要原因是他母亲无法忍受他喋喋不休的抱怨。尽管叔本华很不喜欢学校里那种浓烈的宗教气氛,但语言天赋极好的他在此学会了英语,并在余生中一直保有英语阅读的习惯。后来他的作品中确实也不时地穿插了一些他从《泰晤士报》中摘录的事例。通过他的老师和他自己如饥似渴的阅读,他开始接触了英国经验主义思想并深受其影响。他欣赏休谟、托马斯•佩恩和约瑟夫•普利斯特里等人清晰的思路,以及他们对经验事实刨根问底的态度,并试图在自己作品中对其加以模仿。正是在这段时期他接触到了亚当•斯密的作品,并在他重要作品《论道德的基础》(1837)中对其加以引用。Bridgewater在书中说:“在叔本华版的‘道德情操论’(即《论道德的基础》——译注)中,叔本华用英语写道,斯密道德体系的核心其实是荣誉感,即渴望他人的赞许,更确切的说,这是斯密所认为的道德的基础。叔本华还说:‘从斯密的全部论述中可以明显地看出,这是一套非常绅士的道德体系,这只能让我们成为一个好人。可是亲爱的好好先生,这可不是问题的关键啊!’”很显然,叔本华认为斯密论述的道德体系过于关注教导年轻人如何成为绅士,并学会如何在社会体系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但“荣誉感”这种想在自己所属阶级同胞的眼中显得有价值的渴望,是不足以成为道德准则的基础的。道德的基础一定是一种超越阶级成分的东西。这一点我们也能从斯密自己提出的“公正的旁观者”这个概念中看出些端倪来。





再回到《问尘情缘》的例子中。按叔本华的观点,斯密可能会认为Bandini之所以选择不将那封抨击信寄给垂死的Sammy,是因为他不想让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冷酷无情、麻木不仁的人。整个小说故事中的Bandini确实是想做一名绅士,但这真的是他行此善的原因吗?当他克制自己不寄那封信时,只有天知地知、他知Sammy知。没有第三个人知道他不寄信的这个选择,就连他的挚爱Camilla也不例外。既然如此的话,Bandini到底为什么会做出如此的决定呢?





斯密对此的回答稍后我会讨论,在此之前还是先说说叔本华自己是如何在《论道德的基础》中讨论道德的基础的。叔本华认为斯密没有充分理解同情心的本质,并在书中对其进行了抨击。他提出了另外一个例子:两个男青年Caius和Titus,他们都想谋杀各自的情敌,但到最后一刻都改变了主意。叔本华觉得斯密对此可能会说:他俩这样做是因为他们预见到他们的行为并不能引起目击者的同情,但叔本华认为这绝对不是他们做此决定的真正原因。叔本华写道:至于Caius要做出何种解释,读者自己作出决定(处于相同境况的两人,其实是叔本华用来进行对比的。他在Caius所给的理由中套用了费希特、斯密、斯宾诺莎等前人的各种理论,而Titus所给的解释是叔本华自己指定的,以此说明前人理论的荒谬之处——译注),但Titus会说 “真要做准备去杀人的时候,在那一刻,我脑子里想的已不是自己对那姑娘的激情,而是那个情敌。这时候,我才第一次清楚地意识到他现在将要遭遇到什么样的厄运。此时,同情和怜悯袭上心头,他的遭遇让我感到难过,我实在不忍心做出这样的事情;这样的事情我做不出来。(摘自《叔本华论道德与自由》,韦启昌译,上海人民出版社(第一版),173页——译注)”叔本华认为这种“(别人之)感(如)同(自己亲)身(感)受”的同情心就是道德的基础。这是一种纯粹的动机,并不被想在别人眼中表现得比较善良的心理所影响,而是一种将别人的痛苦和自己联系起来的纽带。在叔本华看来,Bandini打破了人我隔阂的幻象,看到了Sammy作为自己的同类和自己之间的那个更为基本的纽带。叔本华斥责斯密和休谟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从而致使他们止步于对道德形而上学的探索。正如Julian Young在《叔本华》这本传记中写道:“我认为善良的休谟之所以没有对其深究下去,是因为他没有认识到人的本性使人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休谟只是对人性的展现进行罗列罢了。而叔本华认为,由于人类的认知角度天生受到自我意识的局限,利他行为便表现出一种(尼采所谓的超人那样)超越凡人境况的感觉,这与我们惊叹于艺术天才是一个道理。这种东西才是我们需要给予解释的。”





正是在这一点上,叔本华跟他钟爱的英国经验主义家们分道扬镳了。不论是休谟还是斯密,都会对这种形而上学推论有所怀疑,尤其是叔本华所说的,利他行为是一种“与其他神秘主义核心内容同根同源”的“实践神秘主义”。叔本华认为慈悲心即道德之奥秘。而斯密则可能满足于将其视为通过培养想象力和他所谓的观察人生而发展出的社会纽带。正如Glenn Morrow在《亚当•斯密的伦理学和经济学理论》(1969年)一书中指出:“如果现在我们认同斯密和休谟所谓的适合人类社会法则的同情心的话,公正旁观者这个概念作为拟人化了的同情心,很显然是与良好的社会秩序紧密相关的。这种天然的或理性的同情心,可以使人类在同一个社会中更好地相处;公正旁观者作为这种同情心的具体表现,是社会福祉的守护者。”斯密所谓的道德情操,是从身处于人类社会、同拥有不同背景和爱好的人相处,以及人们试图解释所处世界的过程中发源的。因此我们也想知道别人是如何看待我们的,以及别人是如何评价我们所作所为的。Bandini对垂死的Sammy施以的同情,是因为他认识到他俩其实同在一个大舞台上,同为人类社会的一份子。但是,正如叔本华尖锐地指出,这毫无疑问是一个非常绅士化的道德体系,道德的基础并不仅仅是这种由于自己身处社会才故作的绅士风度。Bandini真的是因为突然领悟到了人类的共同命运才表现出了自己崇高的那一面。





斯密和叔本华都赞赏艺术家们拥有的将自己置身于他人生活中的特殊能力,也许关于这种道德立场最好的表达莫过于斯密的苏格兰老乡,诗人罗伯特•彭斯了。Ian Simpson Ross在斯密的传记《亚当•斯密的一生》(1995年)中表示,彭斯曾读过《道德情操论》:“罗伯特•彭斯在1783年的时候应该读过斯密这部著作的第一版,可能是他父亲的藏书……因此他在苏格兰某教会看到一只趴在时髦女士软帽上的虱子才会引发如此的思考”:





啊,但愿上天给我们一种本领,

能象别人那样把自己看清!

那就会免去许多蠢事情,

也不会胡思乱猜,

什么装饰和姿势会抬高身份,

甚至受到膜拜!





《致虱子》(摘自《彭斯诗选》,王佐良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





也许Bandini正要寄信的那一瞬间,是因为突然看到了别人眼中的自己才悬崖勒马的。不过问题依然存在:这种慧眼是从何而来的?



© Dr Timothy J. Madigan 2013





© Chinese version translated by Jiongcaicai





西历二〇一三年三月十八日囧才才译于大不列颠雪埠阿慈塔



发送自 gReader



[via ]






via Tumblr http://yanghao.tumblr.com/post/53973694762

2013年6月23日星期日

Сообщение из ленты +liam...







[via ]



via Tumblr http://yanghao.tumblr.com/post/53740058324

2013年6月22日星期六

赞一个

Сообщение из ленты +枫述:

建议有没有孩子的都要看,一位中国婆婆的自述:





小孙子Toby已经3岁了。在美国待了三个月,洋媳妇Susan教育孩子的方法,令我这个中国婆婆大开眼界。



每天早上,Toby醒来后,Susan把早餐往餐桌上一放,就自顾自地忙去了。

Toby会自己爬上凳子,喝牛奶,吃面包片。吃饱后,他回自己的房间,在衣柜里找衣服、鞋子,再自己穿上。毕竟Toby只有3岁,还搞不清楚袜子的正反面,分不清鞋子的左右脚。

有一次Toby又把裤子穿反了,我赶紧上前想帮他换,却被Susan制止了。她说,如果他觉得不舒服,会自己脱下来,重新穿好;如果他没觉得有什么不舒服,那就隨他的便。那一整天,Toby反穿着裤子跑来跑去,Susan像没看见一样。

又一次,Toby出去和邻居家的小朋友玩,

没多大会就气喘吁吁地跑回家,对Susan说:「妈妈,Lily说我的裤子穿反了,真的吗?」

Lily是邻居家的小姑娘,今年5岁。

Susan笑着说:「是的,你要不要换回来?」

Toby,自己脱下裤子,仔细看了看,重新穿上了。

从那以后,Toby再也没穿反过裤子。

我不禁想起,我的外孙女五六岁时不会用筷子,上小学时不会系鞋带。如今在读初中要寄宿的她,每个周末都要带回家一大堆脏衣服呢。





@不吃就饿着



一天中午,Toby闹情绪,不肯吃饭。Susan说了他几句,愤怒的小Toby一把将盘子推到了地上,盘子里的食物洒了一地。

Susan看着Toby,认真地说:「看来你确实不想吃饭!记住,从现在到明天早上,你什么都不能吃。」

Toby点点头,坚定地回答:「Yes!」

我在心里暗笑,这母子俩,还都挺倔!

下午,Susan和我商量,晚上由我做中国菜。我心领神会,Toby特别爱吃中国菜,

一定是Susan觉得Toby中午没好好吃饭,

想让他晚上多吃点儿。

那天晚上我施展厨艺,做了Toby最爱吃的糖醋里脊、油闷大虾,还用意大利面做了中国式的凉面。

Toby最喜欢吃那种凉面,小小的人可以吃满满一大盘。

开始吃晚饭了,Toby欢天喜地地爬上凳子。

Susan却走过来,拿走了他的盘子和刀叉,说:「我们已经约好了,今天你不能吃饭,你自己也答应了的。」

Toby看着面容严肃的妈妈,“哇”地一声在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饿,我要吃饭。」

「不行,说过的话要算数。」Susan毫不心软。

我心疼了,想替Toby求情,说点好话,却见儿子对我使眼色。想起我刚到美国时,儿子就跟我说,在美国,父母教育孩子时,别人千万不要插手,即使是长辈也不例外。

无奈,我只好保持沉默。

那顿饭,从始至终,可怜的小Toby一直坐在玩具车里,眼巴巴地看着我们三个大人狼吞虎咽。我这才明白Susan让我做中餐的真正用意。

我相信,下一次,Toby想发脾气扔饭碗时,一定会想起自己饿着肚子看爸爸妈妈和奶奶享用美食的经历。饿着肚子的滋味不好受,况且还是面对自己最喜爱的食物。

临睡前,我和Susan一起去向Toby道晚安。

Toby小心翼翼地问:「妈妈,我很饿,现在我能吃中国面吗?」

Susan微笑着摇摇头,坚决地说:「不!」

Toby叹了口气,又问:「那等我睡完觉睁开眼睛时,可以吃吗?」

「当然可以。」Susan温柔地回答。

Toby甜甜地笑了。

大部分情況下,Toby吃饭都很积极,他不想因为“罢吃”而错过食物,再受饿肚子的苦。

每当看到Toby埋头大口大口地吃饭,嘴上脸上粘的都是食物时,我就想起外孙女。

她像Toby这么大时,为了哄她吃饭,几个大人端着饭碗跟在她屁股后面跑,她还不买账,还要谈条件:吃完这碗买一个玩具,再吃一碗买一个玩具……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有一天,我们带Toby去公园玩。很快,Toby就和两个女孩儿玩起了厨房游戏。塑胶小锅、小铲子、小盘子、小碗摆了一地。

忽然,淘气的Toby拿起小锅,使劲在一个女孩儿头上敲了一下,女孩儿愣了一下,放声大哭。另一个女孩儿年纪更小一些,见此情形,也被吓得大哭起来。大概Toby没想到会有這么严重的后果,站在一旁,愣住了。

Susan走上前,问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她一声不吭,拿起小锅,使劲敲到Toby的头上,Toby没防备,一下子跌坐在草地上,哇哇大哭起来。

Susan问Toby:「疼吗?下次还这样吗?”

Toby一边哭,一边拼命摇头。

我相信他以后再也不会这么做了。





@建立社交能力



Toby的舅舅送了他一辆浅蓝色的小自行车,Toby非常喜欢,当成宝贝,不许别人碰。

临居小姑娘Lily是Toby的好朋友,央求Toby好几次,要骑他的小车,Toby都没答应。

一次,几个孩子一起玩时,Lily趁Toby不注意,偷偷骑上小车,扬长而去。

Toby发现后,气愤地跑来向Susan告狀。

Susan正和几个孩子的母亲一起聊天喝咖啡,便微笑着说:「你们的事情自己解決,妈妈可管不了。」

Toby无奈地走了。

过了一小会儿,Lily骑着小车回来了。Toby看到Lily,一把将她推倒在地,抢过了小车。Lily坐在地上大哭起来。Susan抱起Lily,安抚了她一会儿。很快,Lily就和别的小朋友兴高采烈地玩了起来。



Toby自己骑了会儿车,觉得有些无聊,看到那几个孩子玩得那么高兴,他想加入,又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他蹭到Susan身边,嘟囔道:「妈妈,我想跟Lily他们一起玩。」

Susan不动声色地说:「那你自己去找他们啦!」

「妈妈,你陪我一起去。」Toby恳求道。

「那可不行,刚才是你把Lily弄哭的,现在你又想和大家玩,就得自己去解决问题。」

Toby骑着小车慢慢靠近Lily,快到她身边时,又掉头回來。来回好几次,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Toby和Lily又笑逐颜开,闹成了一团。





@管教孩子是父母的事



Susan的父母住在加利福尼亚州,听说我来了,两人开车来探望我们。

家里来了客人,Toby很兴奋,跑上跑下地乱窜。他把玩沙子用的小桶装满了水,提着小桶在屋里四处转悠。

Susan警告了她好几次,不要把水洒到地板上,Toby置若罔闻。

最后,Toby还是把水桶弄倒了,水洒了一地。兴奋的小Toby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事,

还得意地光着脚丫踩水玩,把裤子全弄湿了。

我连忙找出拖把准备拖地。

Susan从我手中抢过拖把交给Toby,对他说:「把地拖干,把湿衣服脱下来,自己洗干净。」

Toby不愿意,又哭又闹。

Susan二话不说,直接把他拉到贮藏室,关了禁闭。

听到Toby在里面发出惊天动地的哭喊,我心疼坏了,想进去把他抱出來。Toby的外婆却拦住我,说:「这是Susan的事。」

过了一会儿,Toby不哭了,他在贮藏里大大声喊:「妈妈,我错了。」

Susan站在门外,问:「那你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我知道。」

Susan打开门,Toby从贮藏室走出来,脸上还挂着两行泪珠。他拿起有他两个高的拖把吃力地把地上的水拖干净。然后,他脱下裤子,拎在手上,光着屁股走进洗手间,稀里哗啦地洗起衣服来。

Toby的外公外婆看着表情惊异的我,意味深长地笑了。

這件事让我感触颇深。在很多中国家庭,父母管教孩子时,常常会引起“世界大战”,往往是外婆外公护,爷爷奶奶拦,夫妻吵架,鸡飞狗跳。

后來,我和Toby的外公外婆聊天时,提到这件事,Toby的外公说了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

他说,孩子是父母的孩子,首先要尊重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孩子虽然小,却是天生的外交家,当他看到家庭成员之间出现分歧时,他会很聪明地钻空子。这不仅对改善他的行为毫无益处,反而会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甚至带來更多别的問題。

而且,家庭成员之间发生冲突,不和谐的家庭氛围会带给孩子更多的不安全感,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所以,无论是父辈与祖辈在教育孩子的问題上发生分歧,还是夫妻两人的教育观念有差异,都不能在孩子面前发生冲突。

Toby的外公外婆在家里住了一周,准备回加利福尼亚了。临走前两天,Toby的外公郑重地问女儿:「Toby想要一辆玩具挖掘机,我可以买給他吗?」

Susan想想,说:「你们这次已经送给他一双旱冰鞋作为礼物了,到圣诞节时,再买玩具挖掘机当礼物送给他吧!」

我不知道Toby的外公是怎么告诉小家伙的,后来我带Toby去超市,他指着玩具挖掘机说:「外公说,圣诞节时,给我买这个当礼物。」

语气里满是欣喜和期待。



虽然Susan对Toby如此严格,Toby却对妈妈爱得不得了。他在外面玩时,会采集一些好看的小花或者他认为漂亮的叶子,

郑重其事地送给妈妈;别人送给他礼物,他会叫妈妈和他一起拆开;有什么好吃的,也总要留一半给妈妈。



想到很多中国孩子对父母的漠视与冷淡,

我不得不佩服我的洋媳妇。在我看来,在教育孩子的问題上,美国妈妈有很多值得中国妈妈学习的地方。如果你的孩子还小,你还有机会,快去把这篇文章念给长辈们听!留着慢慢学吧!





[via ]



via Tumblr http://yanghao.tumblr.com/post/53599848146

2013年6月20日星期四

...




keakon的涂鸦馆. をつあおにまでGFW! 我的Twitter @keakon · 我的Google+ +keakon · 关于我 About keakon · 邮件订阅 Mail Subscription · 订阅一下又不会怀孕的说 2066 subscribers · 手机浏览; 热门文章. 博客源码 · 『智代After』汉化补丁 · Google App Engine Tips · iPhone 4技巧 · Mac OS X技巧 …







[via ]



via Tumblr http://yanghao.tumblr.com/post/53500111270

...






[via ]



via Tumblr http://yanghao.tumblr.com/post/53500110328

...





(本系列文章原本刊載於想想論壇,此處為純文字版,完整圖文版請至想想論壇閱覽) 格林雖然為部隊定下的方針,簡單的來說就是毛澤東(另一說是朱德先提出)所提出的準則:「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







[via ]



via Tumblr http://yanghao.tumblr.com/post/53478175423

2013年6月17日星期一

现代画皮:令人难以置信的人脸移植,

现代画皮:令人难以置信的人脸移植, http://bit.ly/1bMxd5d (来自EasyRSS)



[via ]






via Tumblr http://yanghao.tumblr.com/post/53259650093

2013年6月14日星期五

舒缓关怀——让人在离开这个世界时更有尊严

[shared via Google Reader from 译言精选-摘要]


译者sunset123



当塞甘.格拉辛走在医院里白色无菌的走廊上时,他想起了著名禅师柯赞.伊奇基尧去世前写下的诗句:



我空着手来到这个世界上,


我赤着脚离去,


我来了,我去了——


两件简单的事情


纠结在了一起。



塞甘在神经科里许多相同房间的一扇门前停下脚步,门上只标有一个号码。他心里仔细想着那几句诗句,让那些词语混合在一起,倾听着它们的韵律,然后又重新组合起来。他感觉有点累但还没有到精疲力尽的地步,他从这家医院下班的时间就快到了。他整理了一下他那深色的大褂,用手摸了摸他那剃得光光的头顶,然后扶了扶眼镜。


当他走进房间时闻到了花香,城市的夜间灯光从窗外照进房间。57岁的克里奥(这是医院病历卡上的名字)头上扎着绷带,她伸出手来迎接他。她那深色的长头发当中已经夹杂着白发,她坐起在她的病床上。


“你是佛教居士吗?我正在等你呢,”她说,“请坐下,你有时间吗?”


“当然,”塞甘说,他在她身边坐下。“告诉我你在做什么,你现在感觉怎样?”


有一天克里奥在洗衣服时癫痫发作住进了医院。几星期后做的一次活体检查发现她患了恶性胶质瘤,这种一种快速扩张的恶性脑癌。外科医生做出的预测直截了当:她最多还能活三个月。医生要她赶紧去做手术,接下来再做术后的化疗。医生说,如果这样她也许可以多活九个月到一年,但最终还是死于癌症。克里奥解释说尽管开始时她想顺其自然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但她感到为了她87岁的老母亲她还是该去做手术,母亲在得知她的情况后已经急坏了。


塞甘仔细地倾听着克里奥的诉说。


“我能向你提一个有点挑战性的问题吗?”塞甘说,“你真实的想法是什么?”


这是在缓慢并稳步地进入对病人的临终关怀时提出的问题。在纽约主流的教学医院里,塞格是跨科室舒缓关怀团队的成员,他参与到了人们将医疗保健变得更加整体化的努力当中——他们认为治疗对象是完整的人而不应该仅仅去关注他们的病痛。他在纽约禅宗冥思护理中心接受过居士培训,他的工作是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并帮助病人区分出个人目标和价值观方面的轻重缓急。


“我会见病弱的人们,他们身处在危机当中,”塞甘解释说,“我以某种方式陪同他们走过这一段旅程——并没有很多治疗,而是倾听,提出建议,或者让他们想起自己的力量和恐惧,他们赖以生存的东西和生活的意义等。”


舒缓关怀团队试图向这个信奉积极医疗干预的世界传达的信息很简单:治疗病人并不一定只意味着救人性命。“我们越来越拒绝承认人之所以成为人的重要方面,包括死亡在内。”塞甘指出,“人们想要把自己的话说出来,想要被倾听被理解。但许多时候我们在医疗机构里看到的是医患之间的沟通不畅。”


* * *


舒缓关怀护理师凯西.蒙多涅多争辩说,有部分问题在于医生把病人的死亡看作是医疗的失败,他们把延长生命看得比生命的质量和舒适度更加重要,这样一种心理状态也折射到了病人和病人家属的身上。“并不是说医生不怀好意,他们只是不知道该怎样来对待这个问题,也不想让人看到他们放弃对病人的治疗,但积极干预并非总是最好的选择。”她说,“把真实的病情告诉病人很重要,这样他们可以有时间来进行一些艰难的谈话,也可以从容地为自己安排好后事。”


但面对死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据舒缓医疗杂志报道,在2010年只有大约20%患有绝症的老年病人把他们的遗愿记录在医疗报告中。许多令人伤心的临终遗愿被转交给了他们的家人,在这种情况下家人往往感到生离死别的痛苦,于是要求医院进行干预治疗以挽救病人的生命。结果尽管大多数美国人表达了愿意在家里安详离世的愿望,CAPC(舒缓关怀中心)的统计表明,仍有大约80%的死亡发生在医院里和重症监护室里。


当病人患有绝症时,有许多医生并没有要求舒缓关怀团队的加入,他们担心病人会觉得自己已经没有治愈的希望。但是无论是在医院里还是在家里接受过临终关怀的病人和他们的家人,在体验到了跨科室舒缓关怀的好处后,觉得本应该更早一些让自己知道真实的病情。


当83岁的露丝被确诊患有胰腺癌后,她说她觉得自己被击倒了。“像是直接打在我的心上,”她回忆道。在开始的震惊消退后,她有了一种可怕的似曾相识的感觉,她的儿子在五年前患有同样的疾病去世。


他们的家在洛克威。阳光照进他们的前屋,露丝的丈夫乔尔正在帮助她服用镇痛药,在一份打印得很清楚的日程表上有每天的安排。乔尔告诉她再过几个小时她还要服一次药。咖啡桌上堆着好几本相册,在一大束稍显枯萎的鲜花边放着一盆新鲜的水果,鲜花是他儿子的合伙人为纪念他55岁冥诞送的。“我不想把花扔掉,”露丝微笑着说。


她的身材纤瘦,她调整了一下自己坐在那张黄色大扶手椅里的坐姿,阳光照到了她定制的银色鞋子上。“到了一定的时候,你知道自己是斗不过老天爷的,”她说,“但我想让自己舒服一点,不想吃许多苦头,我想要的就是这些。当我不疼的时候我起床穿好衣服,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她停了一下,朝那扇白色窗框的大窗外面张望。“我想尽量离医院远一些。”


在舒缓关怀团队的帮助下,解决身体上的疼痛,恶心和疲劳成为露丝治疗的重点。药方是根据她的病情特别制定的,还会随着病症的变化做出调整,这样使得她可以尽量延续自己的日常生活。“大多数医生只能做出诊断然后开药方,他们没有时间或专业知识来和你一起做试验。舒缓关怀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她低头看着自己合在一起的手,“我儿子没有享受到这样的治疗,他一直备受疼痛的煎熬。”


露丝很准确地描述着她的新生活方式。她和乔尔只做每天的计划,并不预先安排任何事情,他们现在的重点是质量而不是数量。生活变得更直接了,根源就在当下。他们享受着日常生活的快乐如与朋友通电话,看报纸等。“我想要知道我有我的家,”露丝说,“我的家人是爱我的,我生活在有意义的事物中。”


在她的四周,起居室的墙上挂着画和他们多年来在国外度假旅行时拍的照片。房间里摆放着装在镜框里的照片和成堆的书籍,还有精致的小饰物。“有许多人不知道有舒缓关怀这回事情,”露丝说,“这是医学的一项重要进步,我能享受到它很幸运。”


* * *


在过去六年里,舒缓关怀是增长最快的医疗实践之一,越来越被病人,医生和医院所广泛接受。舒缓关怀团队的人数翻了倍,有许多新的医疗机构加入进来。据CAPC的报告在超过50张病床的医院中有63%有舒缓关怀的团队。研究还表明通过把全美国的舒缓关怀项目整合起来,医院每年能节约60亿美元的成本。


但舒缓关怀也不是到处受欢迎的——有人认为把舒缓关怀作为一种专业使已经错综复杂的医疗体系变得更加混乱。在今年由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主导的一项研究中,蒂莫西.奎尔医生和艾米.阿伯纳西医生担心随着有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舒缓关怀是一个专业领域这样一种观点,会促使对病人的治疗变得更加碎片化。这两位作者提出,主治临床医生和专家可能开始认为对于危重病人的基本心理学和社会学意义上的支持不属于他们的职责范围——在目前跨科室舒缓关怀团队的人数还不足以满足需要的情况下,这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在美国的医院里,对于医生和专业人员进行舒缓关怀的教育也引发了争论。“对于舒缓关怀和临终护理最常见的误区是认为它们会加速死亡的进程,但这是错误的。”舒缓关怀医疗专家克雷格.布兰德曼说,“舒缓关怀涉及到对病人对症下药,并按照病人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来量身定制治疗方案,不管病人的价值观是什么。”确实,根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10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患有绝症的病人在早期接受了舒缓关怀治疗后会减少压抑感和提高生活质量,比起接受“延长生命”治疗甚至只是标准治疗的病人来,他们的存活时间也更长。


“我们遇到的最大问题之一存在于目前的医学词汇中,”资深舒缓关怀社工法兰.海勒说,在病人病危期间她与病人家属密切配合工作。她认为医生、护士和社工需要重新考虑如何去谈论死亡过程。“最常见的是医生把它说成是撤走护理,”她摇着头说,“我们从不撤走护理,我们只撤走治疗。”


塞甘认为对于临终关怀态度的转变需要从医疗实践的根源处开始,要教会临床医生懂得更加深思熟虑的医疗方法。“现在医生受到的教育是要谨慎和置身事外,”他说,“我听到许多年轻医生在谈及病人时仅涉及病情的发展,他们完全罔顾这样一个事实,即他们在谈论的是一个人。”


对于病人和家属来说,日益增加的临终治疗费用压力更加剧了死亡带来的痛楚。大约有25%医疗保险资金被用于临终治疗,但由纽约西奈山医学院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保险受益人在他们生命中的最后五年平均还要为过度治疗支付38688美元——在充满悲痛焦虑的时刻这常常是一笔高得令人咋舌的费用。


塞甘说,从临终过程中能够看出,病人体验到的痛苦可以有许多种表现形式。佛教居士在学习过程中得知不要把对病人身体的治疗与精神安慰分开来,要把两者看成是互相依赖共同存在的力量。就像评估现时情况一样,在为将来的旅程做准备时也需要回顾过去。在塞甘倾听病人叙述的时候,他帮助他们识别那些他们想要治愈的痛楚,并且设法把这些痛楚抛开,或者只是留待身后。他让病人说出想法,感觉和反思,鼓励病人去探究和提出问题。


“有时看一件事情最直接的方法是变换一个角度,”他说,“病痛能剥夺我们的一切,当我们被剥夺时焦虑、恐惧、隔离、孤独这些感觉就产生了。”他指出作为一名佛教居士他的目的不是下命令开药方,而是帮助病人找到自己的精神和心理力量——最终达到他们自己帮助自己的目的。“假如我的帮助能使他们感觉到自己并不孤单,他们说的话有人倾听,他们的痛苦有人理解,我想我的工作就成功了。”他说。


* * *


在医院里的肿瘤科病房里,74岁的乌苏拉(医院病历卡上的名字)把她灰色的毛衣裹紧在身上。她坐在浆洗过的白色医院床单上,一页页地翻看一本相册,她的眼光留驻在一张张照片上。在她的肺癌第二次发作时她又得了收缩性肺炎,这使得她的病情更加恶化了。但使她心情沉重的并不是持续经受的身体疼痛和呼吸急促。多次化疗已经使她脸色苍白虚弱不堪,但是当塞甘坐到她床边时她的声音充满能量和亢奋。


“每天晚上总是在这个时候我脑子里开始左思右想,然后我就睡不着觉。”乌苏拉说。


“想些什么呢?”塞甘问,他注意到她的焦虑增加了。


“我不能原谅自己不知情,”她吞吞吐吐地说。


塞甘等了片刻等她把话说下去。


“你在说什么呢?”他问道。


她把目光转向窗户。“我不知道我的孩子受到虐待,就在我鼻子底下。是我让他们下去的,我在做我的事情,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她流下了眼泪,她诉说着她的后夫给她家人带来的伤害,她为此感到怒火中烧。她说她很高兴这个男人在痛苦中死去,她永远不会原谅他。塞甘鼓励她去探究自己的感受,“你感到愤怒完全有道理,是什么让你感到害怕….当你把愤怒藏在心里会发生什么?”她很快就回答了这个问题,言辞,回忆和后悔等喷涌而出。当她停下歇一口气的时候塞甘把话题转到了她的孩子身上。她的床头柜上放满了各种问候卡片和鲜花,这是她的孩子当天早些时候来看她时送来的。卡片整齐地摆放在她身边,上面是手写的表达爱和支持的词语。


“多给我讲讲你的孩子吧。他们原谅你了,你的感觉怎样呢?”塞甘问道。


她说起了她的三个孩子,她为他们感到骄傲。他们当中有两个已经成了家,她很喜欢自己的孙辈。“我很幸运有人爱我,我的孩子回到我的生活当中来我感到很感激。我是一个不称职的母亲,现在我正在设法弥补,”她擦着泪水说。


她给塞甘看一本孩子们为她制作的相册,里面全是他们四人一起去度假看动物时拍的照片。“我喜欢各种各样的动物,”她说,“我感觉自己和它们是相通的。”


塞甘继续说道,“你是否能想象你的感觉,尤其是你的愤怒,这些感觉像野兽一样是你自身的一部分。你以后会对动物做出怎样的反应呢?”


乌苏拉想了片刻,把手从照片上掠过,“我会尊重它们,不再害怕,接受它们,无论它们是怎样的。”她慢慢地回答说。


塞甘坚信这就是对死亡本身的思考——死亡是生命自然过程的一部分。“每个人都不一样,都是一个独特故事的终结。”他说,他坐在他的医院办公室里。他见到过有些病人感到自己已经准备好面对死亡,他们在家人的爱和关怀的包围之中;他也见到过孤独不幸的结局,有些人拒绝面对死亡,有些人拼命苟延残喘,也有些人欢迎死亡的来到。“我想假如有人问我们怎样才是好死,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回答。”他低声说道。


塞甘用日落的比喻来说明难以捉摸的死亡质量。据他的观察在死亡来临时一切都提升和强化了,情感思绪和恐惧都浮上了表面。“在日落时分色彩更丰富,也更具有戏剧性,”他说,“但有时事情也变得很简单,有阴沉或迷雾的天气,或被乌云遮盖。”


总而言之,塞甘相信死亡应该是一件有尊严并得到尊重的事情。






via Tumblr http://yanghao.tumblr.com/post/52993913816

醉人的红色小花......





本文作者:史 军 在百花丛中,红色的花朵总是最打眼的。红色的花朵不仅引得蜂蝶纷至沓来,还在人的眼球上留上醒目的印记,在众多红花之中罂粟的红色,那种震撼人视觉和心灵的美感。如此特别的花朵,宫崎骏先生自然是不会漏过了,在《借东西的小人》中,两位主人公分别前的那场戏中,小不点阿莉埃蒂送来了一朵红色的花朵,咋一看那不就是罂粟花吗? 寻找善良的罂粟 像小碗一样的花冠让罂粟花显得颇为特别。实际上,以罂粟为代表罂粟科植物有一个更明显,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它们的果子散播种子的特殊方式——孔裂。一般来说,像豌豆,油菜之类的果实在成熟之后,就会整个炸裂开来,将种子一股脑儿地散出去。罂粟科植物却并非如此,他们成熟之后会在果实的顶端打开一个个小孔,让种子从这里逃离。 在亚洲北部分布着三种形态相仿的罂粟科罂粟属植物,分别是冰岛罂粟,罂粟和虞美人。它们的名字里面都有罂粟,并且花朵也异常相像。冰岛罂粟的植株形态完全不同于其他两者。冰岛罂粟的叶子好像都是从土里直接冒出来的。而罂粟和虞美人漂亮伸长的茎杆上也长着叶子。至于…







[via ]



via Tumblr http://yanghao.tumblr.com/post/52990411222

[少儿科普]小人送来红罂粟

[shared via Google Reader from 科学松鼠会]


本文作者:史 军


在百花丛中,红色的花朵总是最打眼的。红色的花朵不仅引得蜂蝶纷至沓来,还在人的眼球上留上醒目的印记,在众多红花之中罂粟的红色,那种震撼人视觉和心灵的美感。如此特别的花朵,宫崎骏先生自然是不会漏过了,在《借东西的小人》中,两位主人公分别前的那场戏中,小不点阿莉埃蒂送来了一朵红色的花朵,咋一看那不就是罂粟花吗?


QQ截图20130615014649


寻找善良的罂粟


像小碗一样的花冠让罂粟花显得颇为特别。实际上,以罂粟为代表罂粟科植物有一个更明显,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它们的果子散播种子的特殊方式——孔裂。一般来说,像豌豆,油菜之类的果实在成熟之后,就会整个炸裂开来,将种子一股脑儿地散出去。罂粟科植物却并非如此,他们成熟之后会在果实的顶端打开一个个小孔,让种子从这里逃离。


在亚洲北部分布着三种形态相仿的罂粟科罂粟属植物,分别是冰岛罂粟,罂粟和虞美人。它们的名字里面都有罂粟,并且花朵也异常相像。冰岛罂粟的植株形态完全不同于其他两者。冰岛罂粟的叶子好像都是从土里直接冒出来的。而罂粟和虞美人漂亮伸长的茎杆上也长着叶子。至于这两者最明显的区别还在雄蕊上,前者的花丝是白色的,而后者是紫红色的。这样看来,阿莉埃蒂送来的应该是朵冰岛罂粟了。


真正的罂粟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人们为什么对罂粟抱有敌意呢?


从食用油到欢乐草


毫无疑问,罂粟花是美丽的,足以让生人第一眼就把它们从众多花草中辨识出来。其实,罂粟的兄弟姐妹并不少,全球有100多种罂粟属的植物。但是这并不妨碍它展示自己特例独行的形象,在纸条上伸展的羽毛般叶片,火红色的如丝绒般的花瓣,再加上一个犹如装盖子的鸡蛋的特别果实,这一切都让罂粟有了自己的身份象征。


人类当初亲近罂粟,也许就是受到了这些妖艳炽烈的花瓣的吸引。不管怎样,人类同罂粟接触的历史,几乎同人类自身的历史一样长。已经灭绝的尼安德特人的生活遗迹上,就已经出现罂粟的痕迹。


最开始,人类未必就是冲着鸦片去接近罂粟的。要知道,罂粟可以提供的远不止这些,它们的种子里面有丰富的油脂,据说在一粒饱满的罂粟种子中,挤满了占总重量50%的油脂。不过,提供食用油并不是罂粟的强项,毕竟种子的总量太小了。没过多久,餐桌上的罂粟就被芝麻、油菜抢了饭碗。


当然,罂粟没有就此淡出人类的视线。谁也想不到,本该是保护种子而生的鸦片,成为了全新产品。3000多年前,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已经懂得在一天的劳作之后,煮上一壶罂粟茶,让一天的疲惫融化在这种“欢乐草”的茶汤之中。不久之后,亚述人发现只要将没有成熟的果实轻轻切开,白色的乳汁就会从切口处涌出,在乳汁干燥之久,就成了效力强劲的黑色鸦片。


药物和灵感


大概在20年前,我见过一次真正的鸦片。那时,姥爷的偏头痛久治不愈。姥姥不知从哪里搞来一粒豌豆大小黑球。每次抠下小小的一块放在酒里,让姥爷喝下。之后,把小黑球放在我们难以触及的橱柜里面。现在想来,那小黑球大概就是生鸦片。


这种鸦片兑酒的方子,曾经一度是医生手中的灵丹妙药。在17世纪60年代,医生是这样看待鸦片酒的,“神奇的鸦片竟可抚慰灵魂;鸦片不是药,却可以防治百病”。当时的医生认为,鸦片可以镇痛、解热、治疗腹泻、吐血、呼吸困难……简直就是灵丹妙药。后来甚至出现了标准的鸦片酒配方:在0.5升雪利酒中放入2盎司鸦片,1盎司藏红花加上少许的肉桂和丁香。这种鸦片酒一度成为药房中的重要药物。


而鸦片影响又不仅止于此,彼时,文艺界甚至掀起了靠鸦片找灵感的热潮。据说,狄更斯、拜伦、雪莱都将鸦片当做写作时的兴奋剂。柯林斯在写作之前都要干掉一大勺鸦片酒。鸦片的刺激,激发出另类的文学作品,甚至催生了“浪漫派”文学。但很快,鸦片就成了人们的娱乐工具。在1880年的伦敦烟馆里,到处是吸鸦片烟的客人,因为这种消遣甚至比喝劣质的威士忌都便宜。


当然,鸦片带来的并不总是欢乐,包括那场靠鸦片发动的战争。但是,鸦片战争仅仅是罂粟展示黑暗面的开始。很快就有人发现,对鸦片产生的依赖是持久而邪恶的。为了剪断这种依赖关系,德国科学家Serturner鼓捣出了纯粹的镇痛成分——吗啡。谁知道,这种成分会让人成瘾,那些在战场上被吗啡救活的重伤员,在战后几乎都患上吗啡依赖症。这样的成瘾,算得上是悲剧中的悲剧。为了克服吗啡的这种弊病,德国科学家又对吗啡的分子结构进行了小修小补,结果造出举世闻名的海洛因。至此,罂粟的黑色一面展露无疑。


不过,时至今日,吗啡仍然作为重要的止疼剂,在医院里救死扶伤,而罂粟的恶名确实越来越重,毒草的恶名已是无法洗刷。可是,我们细想一下,驾驶汽车能发生车祸,那我们能把所有的惨剧责任都推在汽车身上么?是善是恶,都是人的一念之差。植物本无善恶,物尽其用才是自然知道。






via Tumblr http://yanghao.tumblr.com/post/52989930760

舒缓关怀——让人在离开这个世界时更有尊严

舒缓关怀——让人在离开这个世界时更有尊严



http://bit.ly/18HaScR





译者sunset123







当塞甘.格拉辛走在医院里白色无菌的走廊上时,他想起了著名禅师柯赞.伊奇基尧去世前写下的诗句:







我空着手来到这个世界上,





我赤着脚离去,





我来了,我去了——





两件简单的事情





纠结在了一起。







塞甘在神经科里许多相同房间的一扇门前停下脚步,门上只标有一个号码。他心里仔细想着那几句诗句,让那些词语混合在一起,倾听着它们的韵律,然后又重新组合起来。他感觉有点累但还没有到精疲力尽的地步,他从这家医院下班的时间就快到了。他整理了一下他那深色的大褂,用手摸了摸他那剃得光光的头顶,然后扶了扶眼镜。





当他走进房间时闻到了花香,城市的夜间灯光从窗外照进房间。57岁的克里奥(这是医院病历卡上的名字)头上扎着绷带,她伸出手来迎接他。她那深色的长头发当中已经夹杂着白发,她坐起在她的病床上。





“你是佛教居士吗?我正在等你呢,”她说,“请坐下,你有时间吗?”





“当然,”塞甘说,他在她身边坐下。“告诉我你在做什么,你现在感觉怎样?”





有一天克里奥在洗衣服时癫痫发作住进了医院。几星期后做的一次活体检查发现她患了恶性胶质瘤,这种一种快速扩张的恶性脑癌。外科医生做出的预测直截了当:她最多还能活三个月。医生要她赶紧去做手术,接下来再做术后的化疗。医生说,如果这样她也许可以多活九个月到一年,但最终还是死于癌症。克里奥解释说尽管开始时她想顺其自然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但她感到为了她87岁的老母亲她还是该去做手术,母亲在得知她的情况后已经急坏了。





塞甘仔细地倾听着克里奥的诉说。





“我能向你提一个有点挑战性的问题吗?”塞甘说,“你真实的想法是什么?”





这是在缓慢并稳步地进入对病人的临终关怀时提出的问题。在纽约主流的教学医院里,塞格是跨科室舒缓关怀团队的成员,他参与到了人们将医疗保健变得更加整体化的努力当中——他们认为治疗对象是完整的人而不应该仅仅去关注他们的病痛。他在纽约禅宗冥思护理中心接受过居士培训,他的工作是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并帮助病人区分出个人目标和价值观方面的轻重缓急。





“我会见病弱的人们,他们身处在危机当中,”塞甘解释说,“我以某种方式陪同他们走过这一段旅程——并没有很多治疗,而是倾听,提出建议,或者让他们想起自己的力量和恐惧,他们赖以生存的东西和生活的意义等。”





舒缓关怀团队试图向这个信奉积极医疗干预的世界传达的信息很简单:治疗病人并不一定只意味着救人性命。“我们越来越拒绝承认人之所以成为人的重要方面,包括死亡在内。”塞甘指出,“人们想要把自己的话说出来,想要被倾听被理解。但许多时候我们在医疗机构里看到的是医患之间的沟通不畅。”





* * *





舒缓关怀护理师凯西.蒙多涅多争辩说,有部分问题在于医生把病人的死亡看作是医疗的失败,他们把延长生命看得比生命的质量和舒适度更加重要,这样一种心理状态也折射到了病人和病人家属的身上。“并不是说医生不怀好意,他们只是不知道该怎样来对待这个问题,也不想让人看到他们放弃对病人的治疗,但积极干预并非总是最好的选择。”她说,“把真实的病情告诉病人很重要,这样他们可以有时间来进行一些艰难的谈话,也可以从容地为自己安排好后事。”





但面对死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据舒缓医疗杂志报道,在2010年只有大约20%患有绝症的老年病人把他们的遗愿记录在医疗报告中。许多令人伤心的临终遗愿被转交给了他们的家人,在这种情况下家人往往感到生离死别的痛苦,于是要求医院进行干预治疗以挽救病人的生命。结果尽管大多数美国人表达了愿意在家里安详离世的愿望,CAPC(舒缓关怀中心)的统计表明,仍有大约80%的死亡发生在医院里和重症监护室里。





当病人患有绝症时,有许多医生并没有要求舒缓关怀团队的加入,他们担心病人会觉得自己已经没有治愈的希望。但是无论是在医院里还是在家里接受过临终关怀的病人和他们的家人,在体验到了跨科室舒缓关怀的好处后,觉得本应该更早一些让自己知道真实的病情。





当83岁的露丝被确诊患有胰腺癌后,她说她觉得自己被击倒了。“像是直接打在我的心上,”她回忆道。在开始的震惊消退后,她有了一种可怕的似曾相识的感觉,她的儿子在五年前患有同样的疾病去世。





他们的家在洛克威。阳光照进他们的前屋,露丝的丈夫乔尔正在帮助她服用镇痛药,在一份打印得很清楚的日程表上有每天的安排。乔尔告诉她再过几个小时她还要服一次药。咖啡桌上堆着好几本相册,在一大束稍显枯萎的鲜花边放着一盆新鲜的水果,鲜花是他儿子的合伙人为纪念他55岁冥诞送的。“我不想把花扔掉,”露丝微笑着说。





她的身材纤瘦,她调整了一下自己坐在那张黄色大扶手椅里的坐姿,阳光照到了她定制的银色鞋子上。“到了一定的时候,你知道自己是斗不过老天爷的,”她说,“但我想让自己舒服一点,不想吃许多苦头,我想要的就是这些。当我不疼的时候我起床穿好衣服,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她停了一下,朝那扇白色窗框的大窗外面张望。“我想尽量离医院远一些。”





在舒缓关怀团队的帮助下,解决身体上的疼痛,恶心和疲劳成为露丝治疗的重点。药方是根据她的病情特别制定的,还会随着病症的变化做出调整,这样使得她可以尽量延续自己的日常生活。“大多数医生只能做出诊断然后开药方,他们没有时间或专业知识来和你一起做试验。舒缓关怀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她低头看着自己合在一起的手,“我儿子没有享受到这样的治疗,他一直备受疼痛的煎熬。”





露丝很准确地描述着她的新生活方式。她和乔尔只做每天的计划,并不预先安排任何事情,他们现在的重点是质量而不是数量。生活变得更直接了,根源就在当下。他们享受着日常生活的快乐如与朋友通电话,看报纸等。“我想要知道我有我的家,”露丝说,“我的家人是爱我的,我生活在有意义的事物中。”





在她的四周,起居室的墙上挂着画和他们多年来在国外度假旅行时拍的照片。房间里摆放着装在镜框里的照片和成堆的书籍,还有精致的小饰物。“有许多人不知道有舒缓关怀这回事情,”露丝说,“这是医学的一项重要进步,我能享受到它很幸运。”



* * *







在过去六年里,舒缓关怀是增长最快的医疗实践之一,越来越被病人,医生和医院所广泛接受。舒缓关怀团队的人数翻了倍,有许多新的医疗机构加入进来。据CAPC的报告在超过50张病床的医院中有63%有舒缓关怀的团队。研究还表明通过把全美国的舒缓关怀项目整合起来,医院每年能节约60亿美元的成本。





但舒缓关怀也不是到处受欢迎的——有人认为把舒缓关怀作为一种专业使已经错综复杂的医疗体系变得更加混乱。在今年由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主导的一项研究中,蒂莫西.奎尔医生和艾米.阿伯纳西医生担心随着有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舒缓关怀是一个专业领域这样一种观点,会促使对病人的治疗变得更加碎片化。这两位作者提出,主治临床医生和专家可能开始认为对于危重病人的基本心理学和社会学意义上的支持不属于他们的职责范围——在目前跨科室舒缓关怀团队的人数还不足以满足需要的情况下,这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在美国的医院里,对于医生和专业人员进行舒缓关怀的教育也引发了争论。“对于舒缓关怀和临终护理最常见的误区是认为它们会加速死亡的进程,但这是错误的。”舒缓关怀医疗专家克雷格.布兰德曼说,“舒缓关怀涉及到对病人对症下药,并按照病人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来量身定制治疗方案,不管病人的价值观是什么。”确实,根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10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患有绝症的病人在早期接受了舒缓关怀治疗后会减少压抑感和提高生活质量,比起接受“延长生命”治疗甚至只是标准治疗的病人来,他们的存活时间也更长。





“我们遇到的最大问题之一存在于目前的医学词汇中,”资深舒缓关怀社工法兰.海勒说,在病人病危期间她与病人家属密切配合工作。她认为医生、护士和社工需要重新考虑如何去谈论死亡过程。“最常见的是医生把它说成是撤走护理,”她摇着头说,“我们从不撤走护理,我们只撤走治疗。”





塞甘认为对于临终关怀态度的转变需要从医疗实践的根源处开始,要教会临床医生懂得更加深思熟虑的医疗方法。“现在医生受到的教育是要谨慎和置身事外,”他说,“我听到许多年轻医生在谈及病人时仅涉及病情的发展,他们完全罔顾这样一个事实,即他们在谈论的是一个人。”





对于病人和家属来说,日益增加的临终治疗费用压力更加剧了死亡带来的痛楚。大约有25%医疗保险资金被用于临终治疗,但由纽约西奈山医学院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保险受益人在他们生命中的最后五年平均还要为过度治疗支付38688美元——在充满悲痛焦虑的时刻这常常是一笔高得令人咋舌的费用。





塞甘说,从临终过程中能够看出,病人体验到的痛苦可以有许多种表现形式。佛教居士在学习过程中得知不要把对病人身体的治疗与精神安慰分开来,要把两者看成是互相依赖共同存在的力量。就像评估现时情况一样,在为将来的旅程做准备时也需要回顾过去。在塞甘倾听病人叙述的时候,他帮助他们识别那些他们想要治愈的痛楚,并且设法把这些痛楚抛开,或者只是留待身后。他让病人说出想法,感觉和反思,鼓励病人去探究和提出问题。





“有时看一件事情最直接的方法是变换一个角度,”他说,“病痛能剥夺我们的一切,当我们被剥夺时焦虑、恐惧、隔离、孤独这些感觉就产生了。”他指出作为一名佛教居士他的目的不是下命令开药方,而是帮助病人找到自己的精神和心理力量——最终达到他们自己帮助自己的目的。“假如我的帮助能使他们感觉到自己并不孤单,他们说的话有人倾听,他们的痛苦有人理解,我想我的工作就成功了。”他说。



* * *







在医院里的肿瘤科病房里,74岁的乌苏拉(医院病历卡上的名字)把她灰色的毛衣裹紧在身上。她坐在浆洗过的白色医院床单上,一页页地翻看一本相册,她的眼光留驻在一张张照片上。在她的肺癌第二次发作时她又得了收缩性肺炎,这使得她的病情更加恶化了。但使她心情沉重的并不是持续经受的身体疼痛和呼吸急促。多次化疗已经使她脸色苍白虚弱不堪,但是当塞甘坐到她床边时她的声音充满能量和亢奋。





“每天晚上总是在这个时候我脑子里开始左思右想,然后我就睡不着觉。”乌苏拉说。





“想些什么呢?”塞甘问,他注意到她的焦虑增加了。





“我不能原谅自己不知情,”她吞吞吐吐地说。





塞甘等了片刻等她把话说下去。





“你在说什么呢?”他问道。





她把目光转向窗户。“我不知道我的孩子受到虐待,就在我鼻子底下。是我让他们下去的,我在做我的事情,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她流下了眼泪,她诉说着她的后夫给她家人带来的伤害,她为此感到怒火中烧。她说她很高兴这个男人在痛苦中死去,她永远不会原谅他。塞甘鼓励她去探究自己的感受,“你感到愤怒完全有道理,是什么让你感到害怕….当你把愤怒藏在心里会发生什么?”她很快就回答了这个问题,言辞,回忆和后悔等喷涌而出。当她停下歇一口气的时候塞甘把话题转到了她的孩子身上。她的床头柜上放满了各种问候卡片和鲜花,这是她的孩子当天早些时候来看她时送来的。卡片整齐地摆放在她身边,上面是手写的表达爱和支持的词语。





“多给我讲讲你的孩子吧。他们原谅你了,你的感觉怎样呢?”塞甘问道。





她说起了她的三个孩子,她为他们感到骄傲。他们当中有两个已经成了家,她很喜欢自己的孙辈。“我很幸运有人爱我,我的孩子回到我的生活当中来我感到很感激。我是一个不称职的母亲,现在我正在设法弥补,”她擦着泪水说。





她给塞甘看一本孩子们为她制作的相册,里面全是他们四人一起去度假看动物时拍的照片。“我喜欢各种各样的动物,”她说,“我感觉自己和它们是相通的。”





塞甘继续说道,“你是否能想象你的感觉,尤其是你的愤怒,这些感觉像野兽一样是你自身的一部分。你以后会对动物做出怎样的反应呢?”





乌苏拉想了片刻,把手从照片上掠过,“我会尊重它们,不再害怕,接受它们,无论它们是怎样的。”她慢慢地回答说。





塞甘坚信这就是对死亡本身的思考——死亡是生命自然过程的一部分。“每个人都不一样,都是一个独特故事的终结。”他说,他坐在他的医院办公室里。他见到过有些病人感到自己已经准备好面对死亡,他们在家人的爱和关怀的包围之中;他也见到过孤独不幸的结局,有些人拒绝面对死亡,有些人拼命苟延残喘,也有些人欢迎死亡的来到。“我想假如有人问我们怎样才是好死,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回答。”他低声说道。





塞甘用日落的比喻来说明难以捉摸的死亡质量。据他的观察在死亡来临时一切都提升和强化了,情感思绪和恐惧都浮上了表面。“在日落时分色彩更丰富,也更具有戏剧性,”他说,“但有时事情也变得很简单,有阴沉或迷雾的天气,或被乌云遮盖。”





总而言之,塞甘相信死亡应该是一件有尊严并得到尊重的事情。



(来自EasyRSS)






怎样让人死得更有尊严,这是一个涉及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人性话题。本文介绍了美国医学界在临终关怀方面的一些研究和实践的情况。







[via ]



via Tumblr http://yanghao.tumblr.com/post/52977326839

用python脚不批量修改网易云音乐下载的mp3文件

[shared via Google Reader from WP Daily Blog]


网易云音乐是一款专注于发现与分享的音乐产品,依托专业音乐人、DJ、好友推荐及社交功能,为用户打造全新的音乐生活。个人认为这款音乐软件很不错,如果没有使用过,可以去试试。 由于网易云音乐没有PC客户端,只有移动客户端,所以我就用手机把喜欢的歌曲全部下载下来了,准备COPY到PC机上,但是在COPY的时候,发现所有的MP3文件名都是一串数字,那我COPY到PC上,就不知道那个文件是那首歌了,这样是不是很不爽啊?于是,就有了下面这段代码。



via Tumblr http://yanghao.tumblr.com/post/52951722188

《权力的游戏》中的经济观念

[shared via Google Reader from 译言精选-摘要]


译者zergback


[编者按:本文无剧透]



HBO的火剧《权力的游戏》这个周日结束了它的第三季,本季让该剧的爱好者为其迅速缩小的演员阵容而担心。该剧基于George R.R. Martin错综复杂的幻想系列丛书——《冰与火之歌》,为所有类型的评论提供了灵感。并且由于其复杂的、在道德上模棱两可的角色引来了众多的政治上和文学上的分析,同样的,在书中还能发现一些重要的经济观念。


马丁的故事涉及了各种各样的经济问题,从不具备任何经济体系到货币和公共财政。在另一篇文章中(以及访谈中),我们已经谈论过后者这些问题,解释过维斯特洛大陆的统治者们如何求助于这些解决公共财政问题的传统方法:征税,借款和通胀。


政治手段和经济手段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会谈论一下该系列中的一些其他的经济含义,尤其是关于社会秩序、和平合作、贸易和货币在社会组织中所扮演的角色。Franz Oppenheimer极好地区分了有组织的社会中的“政治手段”和“经济手段”。前者涉及财富的强制再分配;但财富归根结底是由经济手段创造的,包括:和平的生产、贸易和交换。(1926, pp. 24-27).


在《冰与火之歌》中,这些区别表现的很明显。举例来说,多斯拉克和铁种这两个差异巨大的民族,就是关于政治手段的明显的例子。这两个民族都是自己生产极少的产品或压根就不从事生产,而代之以强取和掠夺。一个完美的例证就是葛雷乔伊家族的箴言:强取胜于苦耕。其言外之意无疑是:铁群岛人只强取其他人苦耕的果实。葛雷乔伊的箴言是铁群岛非常恰当的描述,这在根本上是一种寄生性质的制度,生存依赖于对生产性民众的掠夺。


但是,政治手段和经济手段的区别也表现在更为细微的地方。显然,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利益是不同的,成功的标准也是不同的,甚至在王国的相对和平的区域也是如此,那里的治安仍然良好,剥削也并不是那么的显而易见。在丹尼莉丝·坦格利安与其伙伴乔拉·莫尔蒙爵士的谈话中,马丁揭露了事情的本质。丹尼莉丝认为她的家族曾经统治过的七大王国会起义拥护她哥哥对于铁王座的主张。她说道:“可老百姓们还是等着他。伊利里欧总督说他们正忙着缝制真龙旗帜,祈祷韦赛里斯早日率军渡海解放他们。”她得到的回答很简单,但是富有见地:


“老百姓祈祷的是风调雨顺、子女健康,以及永不结束的夏日。”乔拉爵士告诉她,“只要他们能安居乐业,王公贵族要怎么玩权力游戏都没关系。”他耸耸肩。“只是他们从来没能如愿。”


本质上就是一种抢劫的政治理念在《冰与火之歌》中很常见。在其他的章节中,戴佛斯·席渥斯回忆起他的朋友和水手同伴萨拉多·桑恩的职业生涯:“里斯人自己也走私,同时他也经商、放贷,还是个恶名昭彰的海盗,自诩为狭海亲王”,戴佛斯自己给出了一个结论:“海盗只要有钱有势,照样被捧为亲王。”


货币和社会


除了讨论政府的真髓外,冰火系列中还包括其他的经济概念。一个突出的例子是:叙事中对于货币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的理解。尤其是,故事的展开给出了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的简况,与不同文化对于经济活动和货币的认识紧密相关。


明显的例子是多斯拉克马王,游荡在东方大陆上松散的战斗部落。多斯拉克人从不贸易,他们最接近于和平的社会活动的是某种模糊的礼物互换制度。因此,他们不使用货币,他们的文化完全反映了这点。


缺乏一种间接交换的体系,使得他们不能发展资本货物,而只是依赖于重新分配战利品以维持生存。他们的游牧生活,使他们缺乏生产和贸易的能力(或意愿)。一个事实是,维斯多斯拉克城唯一的永久性建筑物是由外来的奴隶使用掠夺来的材料建造的。复杂社会的缺失,可以归因于他们拒绝发展经济活动,于是拒绝使用交换媒介。货币使得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创业决策成为可能,因此核算(缺失货币系统)的多斯拉克经济就像核算社会主义社会经济一样,根本不可能。


第二种经济发展模式的典型代表是野人,生活于长城之外,七大王国以北。他们没有中央集权式的政治领袖,并且自诩为“自由民”。经济没有七大王国发达,同样没有货币,但野人比多斯拉克人要先进。经济活动是存在的,在相对和平的集团之间存在以物易物形式的贸易。然而,由于经常与长城以南的民族发生战争,自由民无法从事持续性的商业活动、进行长期规划或者社会合作。被强制放逐于社会之外的他们仅能够在一个资源稀缺的环境中竭力维持生存,只能实现一种最小发展程度的经济。


第三种模式:铁种,诸如葛雷乔伊家族,就货币的使用而言,他们处于一种中间形态。他们对于征服的痴迷使得他们不重视商业和货币,使用货币被他们嘲笑为“付金币”。在他们的文化中,战士所穿戴的饰品或者想要的东西必须通过“付铁钱”得来;换句话说,一个人拥有的所有财物必须从自己杀死的敌人身上得来。尽管被强行的局部整合进七大王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中,铁种仍然努力维持他们以掠夺为基础的古老的生活方式。因此,货币仅在一个相当狭小的范围内被使用。


维斯特洛七大王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更高。七大王国的政治与封建社会相似,奉行“男人因战争、征服和至高无上的统治者慷慨的赠予而变得富有。因战败或者失去君主的青睐而落魄”(Mises, 2006, pp. 158)。不论你是否读过这本书,故事是相似的。面对为看起来似乎是永无止境的战争筹措资金的困难,财务大臣(相当于与财政部长的位置)发明了新的税种;但也仅仅维持了人民会支付的时间。统治者痛苦的意识到“王国中一半的领主不能区分课税和暴政,他们会立刻倒向离他们最近的篡夺者,只要能够少缴点铜币。”借贷也被王室所采用。然而,虽然这看似免费的午餐,然而代价其实是高昂的,绝非长久之计。在书中某处,瑟曦·兰尼斯特梦想创建自己的银行以作为资金的永久来源。最为孤注一掷的行为就是创造金钱了,历史上小指头大人就有使用货币磨损法的习惯。


尽管不像铁种那样穷兵黩武,但是维斯特洛各大家族之间频繁的战争还是周期性的破坏为贵族们所轻蔑的贱民们累积起来的财富。由于最近经常性的武装冲突,七大王国的大量人民艰难度日。比如,储蓄对于平民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有些,甚至连骑士和贵族都很难存下来什么东西。于是,看起来经济总是徘徊在资本积累的初级阶段,数千年来几乎都停留在同一水平,这也就不难理解了。工业看似兴旺,代表最高技术发展水平的是军事工业,这恰恰有害于和平和生产。兵器制造者和造船者被描述为从政治动乱中牟取暴利的人。


考虑到七大王国的中央集权统治,以及随之而来的寻租行为、权力代理关系,普遍存在的政府公然的穷奢极欲的行为也就不意外了。劳勃·拜拉席恩的首相比武大会仅仅奖金总额就高达“九万金龙”。此外,因为劳勃想要“大宴宾客”,除此之外财务大臣需要支付的还有“厨子,木匠,侍女,歌手,杂耍艺人,小丑”。御前会议迅速展开辩论——最后倒向了“破窗谬论”【注:小孩打破了窗户,将导致破窗人更换玻璃,从而推动经济发展,“破窗理论”是典型的“破坏创造财富”】——“王国就是因为这种事才兴盛”,“对上等阶级而言,这是求取荣耀的大好时机。至于穷苦老百姓嘛,也能因此暂时忘忧解愁。”相同的理由被用来为其它庞大的开支辩护,比如国王乔佛里的奢华婚礼。


《冰与火之歌》中经济发展程度最高的地方称为自由城邦。狭海对面的九个自由城邦“布拉佛斯则至少拥有二十座神庙、高塔和宫殿”,有维斯特洛的两倍大,因织锦、地毯、蕾丝、葡萄酒和香料贸易而闻名。自由城邦有四海为家的人,有通晓多种语言的人,也有盈利性质的贷款机构:“九个自由城邦各自都拥有自己的银行,有些拥有不止一家,它们争抢每一枚金币,就像狗抢骨头。”银行为外来者,尤其是七大王国的贵族提供经济援助,他们的声望使他们成为权力游戏的核心玩家:“每当有王公在铁银行拒绝还款,就会有新的王公不知从哪个角落冒出来,抢走他们的宝座。”


自由城邦不缺政治斗争的经验,曾付出巨大的代价赢得了自由。布拉佛斯,现今最年轻和最强大的城邦,由流亡的奴隶建立,自此力求在自由城邦中消灭奴隶制。


一些城邦在经济上领教过严厉的教训。瓦兰提斯是最古老和最大的自由城邦,在征服其他城邦的徒劳尝试中失去了它的财富。瓦兰提斯的统治者“在商人和放债者提倡贸易的时候偏爱刀剑。[…]经过一个世纪的战争,瓦兰提斯发现她自己残破了、破产了、人口也减少了”。直到放弃军事野心,重启和平的商业活动,才恢复繁荣。


最后,值得指出的是,《冰与火之歌》主要基于中世纪历史,那个时代见证了比书中更多的战争和经济破坏。不论是历史还是幻想,权力的游戏阻碍了健康的经济思想的传播,排除了好的经济政策。由于七大王国及其对权力的游戏的热衷,提到维斯特洛的和平和繁荣的时候,我们唯一能够确定的事情是:凛冬将至。






via Tumblr http://yanghao.tumblr.com/post/52951720174

2013年6月13日星期四

《权力的游戏》中的经济观念

《权力的游戏》中的经济观念



http://bit.ly/13FmlV7





译者zergback

[编者按:本文无剧透]











HBO的火剧《权力的游戏》这个周日结束了它的第三季,本季让该剧的爱好者为其迅速缩小的演员阵容而担心。该剧基于George R.R. Martin错综复杂的幻想系列丛书——《冰与火之歌》,为所有类型的评论提供了灵感。并且由于其复杂的、在道德上模棱两可的角色引来了众多的政治上和文学上的分析,同样的,在书中还能发现一些重要的经济观念。





马丁的故事涉及了各种各样的经济问题,从不具备任何经济体系到货币和公共财政。在另一篇文章中(以及访谈中),我们已经谈论过后者这些问题,解释过维斯特洛大陆的统治者们如何求助于这些解决公共财政问题的传统方法:征税,借款和通胀。





政治手段和经济手段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会谈论一下该系列中的一些其他的经济含义,尤其是关于社会秩序、和平合作、贸易和货币在社会组织中所扮演的角色。Franz Oppenheimer极好地区分了有组织的社会中的“政治手段”和“经济手段”。前者涉及财富的强制再分配;但财富归根结底是由经济手段创造的,包括:和平的生产、贸易和交换。(1926, pp. 24-27).





在《冰与火之歌》中,这些区别表现的很明显。举例来说,多斯拉克和铁种这两个差异巨大的民族,就是关于政治手段的明显的例子。这两个民族都是自己生产极少的产品或压根就不从事生产,而代之以强取和掠夺。一个完美的例证就是葛雷乔伊家族的箴言:强取胜于苦耕。其言外之意无疑是:铁群岛人只强取其他人苦耕的果实。葛雷乔伊的箴言是铁群岛非常恰当的描述,这在根本上是一种寄生性质的制度,生存依赖于对生产性民众的掠夺。





但是,政治手段和经济手段的区别也表现在更为细微的地方。显然,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利益是不同的,成功的标准也是不同的,甚至在王国的相对和平的区域也是如此,那里的治安仍然良好,剥削也并不是那么的显而易见。在丹尼莉丝·坦格利安与其伙伴乔拉·莫尔蒙爵士的谈话中,马丁揭露了事情的本质。丹尼莉丝认为她的家族曾经统治过的七大王国会起义拥护她哥哥对于铁王座的主张。她说道:“可老百姓们还是等着他。伊利里欧总督说他们正忙着缝制真龙旗帜,祈祷韦赛里斯早日率军渡海解放他们。”她得到的回答很简单,但是富有见地:





“老百姓祈祷的是风调雨顺、子女健康,以及永不结束的夏日。”乔拉爵士告诉她,“只要他们能安居乐业,王公贵族要怎么玩权力游戏都没关系。”他耸耸肩。“只是他们从来没能如愿。”





本质上就是一种抢劫的政治理念在《冰与火之歌》中很常见。在其他的章节中,戴佛斯·席渥斯回忆起他的朋友和水手同伴萨拉多·桑恩的职业生涯:“里斯人自己也走私,同时他也经商、放贷,还是个恶名昭彰的海盗,自诩为狭海亲王”,戴佛斯自己给出了一个结论:“海盗只要有钱有势,照样被捧为亲王。”





货币和社会





除了讨论政府的真髓外,冰火系列中还包括其他的经济概念。一个突出的例子是:叙事中对于货币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的理解。尤其是,故事的展开给出了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的简况,与不同文化对于经济活动和货币的认识紧密相关。





明显的例子是多斯拉克马王,游荡在东方大陆上松散的战斗部落。多斯拉克人从不贸易,他们最接近于和平的社会活动的是某种模糊的礼物互换制度。因此,他们不使用货币,他们的文化完全反映了这点。





缺乏一种间接交换的体系,使得他们不能发展资本货物,而只是依赖于重新分配战利品以维持生存。他们的游牧生活,使他们缺乏生产和贸易的能力(或意愿)。一个事实是,维斯多斯拉克城唯一的永久性建筑物是由外来的奴隶使用掠夺来的材料建造的。复杂社会的缺失,可以归因于他们拒绝发展经济活动,于是拒绝使用交换媒介。货币使得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创业决策成为可能,因此核算(缺失货币系统)的多斯拉克经济就像核算社会主义社会经济一样,根本不可能。





第二种经济发展模式的典型代表是野人,生活于长城之外,七大王国以北。他们没有中央集权式的政治领袖,并且自诩为“自由民”。经济没有七大王国发达,同样没有货币,但野人比多斯拉克人要先进。经济活动是存在的,在相对和平的集团之间存在以物易物形式的贸易。然而,由于经常与长城以南的民族发生战争,自由民无法从事持续性的商业活动、进行长期规划或者社会合作。被强制放逐于社会之外的他们仅能够在一个资源稀缺的环境中竭力维持生存,只能实现一种最小发展程度的经济。





第三种模式:铁种,诸如葛雷乔伊家族,就货币的使用而言,他们处于一种中间形态。他们对于征服的痴迷使得他们不重视商业和货币,使用货币被他们嘲笑为“付金币”。在他们的文化中,战士所穿戴的饰品或者想要的东西必须通过“付铁钱”得来;换句话说,一个人拥有的所有财物必须从自己杀死的敌人身上得来。尽管被强行的局部整合进七大王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中,铁种仍然努力维持他们以掠夺为基础的古老的生活方式。因此,货币仅在一个相当狭小的范围内被使用。





维斯特洛七大王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更高。七大王国的政治与封建社会相似,奉行“男人因战争、征服和至高无上的统治者慷慨的赠予而变得富有。因战败或者失去君主的青睐而落魄”(Mises, 2006, pp. 158)。不论你是否读过这本书,故事是相似的。面对为看起来似乎是永无止境的战争筹措资金的困难,财务大臣(相当于与财政部长的位置)发明了新的税种;但也仅仅维持了人民会支付的时间。统治者痛苦的意识到“王国中一半的领主不能区分课税和暴政,他们会立刻倒向离他们最近的篡夺者,只要能够少缴点铜币。”借贷也被王室所采用。然而,虽然这看似免费的午餐,然而代价其实是高昂的,绝非长久之计。在书中某处,瑟曦·兰尼斯特梦想创建自己的银行以作为资金的永久来源。最为孤注一掷的行为就是创造金钱了,历史上小指头大人就有使用货币磨损法的习惯。





尽管不像铁种那样穷兵黩武,但是维斯特洛各大家族之间频繁的战争还是周期性的破坏为贵族们所轻蔑的贱民们累积起来的财富。由于最近经常性的武装冲突,七大王国的大量人民艰难度日。比如,储蓄对于平民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有些,甚至连骑士和贵族都很难存下来什么东西。于是,看起来经济总是徘徊在资本积累的初级阶段,数千年来几乎都停留在同一水平,这也就不难理解了。工业看似兴旺,代表最高技术发展水平的是军事工业,这恰恰有害于和平和生产。兵器制造者和造船者被描述为从政治动乱中牟取暴利的人。





考虑到七大王国的中央集权统治,以及随之而来的寻租行为、权力代理关系,普遍存在的政府公然的穷奢极欲的行为也就不意外了。劳勃·拜拉席恩的首相比武大会仅仅奖金总额就高达“九万金龙”。此外,因为劳勃想要“大宴宾客”,除此之外财务大臣需要支付的还有“厨子,木匠,侍女,歌手,杂耍艺人,小丑”。御前会议迅速展开辩论——最后倒向了“破窗谬论”【注:小孩打破了窗户,将导致破窗人更换玻璃,从而推动经济发展,“破窗理论”是典型的“破坏创造财富”】——“王国就是因为这种事才兴盛”,“对上等阶级而言,这是求取荣耀的大好时机。至于穷苦老百姓嘛,也能因此暂时忘忧解愁。”相同的理由被用来为其它庞大的开支辩护,比如国王乔佛里的奢华婚礼。





《冰与火之歌》中经济发展程度最高的地方称为自由城邦。狭海对面的九个自由城邦“布拉佛斯则至少拥有二十座神庙、高塔和宫殿”,有维斯特洛的两倍大,因织锦、地毯、蕾丝、葡萄酒和香料贸易而闻名。自由城邦有四海为家的人,有通晓多种语言的人,也有盈利性质的贷款机构:“九个自由城邦各自都拥有自己的银行,有些拥有不止一家,它们争抢每一枚金币,就像狗抢骨头。”银行为外来者,尤其是七大王国的贵族提供经济援助,他们的声望使他们成为权力游戏的核心玩家:“每当有王公在铁银行拒绝还款,就会有新的王公不知从哪个角落冒出来,抢走他们的宝座。”





自由城邦不缺政治斗争的经验,曾付出巨大的代价赢得了自由。布拉佛斯,现今最年轻和最强大的城邦,由流亡的奴隶建立,自此力求在自由城邦中消灭奴隶制。





一些城邦在经济上领教过严厉的教训。瓦兰提斯是最古老和最大的自由城邦,在征服其他城邦的徒劳尝试中失去了它的财富。瓦兰提斯的统治者“在商人和放债者提倡贸易的时候偏爱刀剑。[…]经过一个世纪的战争,瓦兰提斯发现她自己残破了、破产了、人口也减少了”。直到放弃军事野心,重启和平的商业活动,才恢复繁荣。





最后,值得指出的是,《冰与火之歌》主要基于中世纪历史,那个时代见证了比书中更多的战争和经济破坏。不论是历史还是幻想,权力的游戏阻碍了健康的经济思想的传播,排除了好的经济政策。由于七大王国及其对权力的游戏的热衷,提到维斯特洛的和平和繁荣的时候,我们唯一能够确定的事情是:凛冬将至。



(来自EasyRSS)






从不具备任何经济体系到货币和公共财政,马丁的故事涉及了各种各样的经济问题。这篇文章讨论了该系列中的一些经济含义,包括社会秩序、和平合作、贸易和货币在社会组织中所扮演的角色。







[via ]



via Tumblr http://yanghao.tumblr.com/post/52897470946

2013年6月11日星期二

专心不要选择太多

Сообщение из ленты +看中国:

成为富人的金钥匙之——专心



【看中国2013年06月10日讯】瑞瑟问:”成功的第一要素是什么?”



爱迪生说:”能够将你身体与心智的能量锲而不舍地运用在同一件事情上而不会厌倦的能力……一个人整天都在做事,晚上十一点睡觉,他做事就做了整整十六个小时。唯一的问题是,他做很多很多事,而我只做一件。假如他将这些时间运用在一个方向、一个目的上,他就会成功。”



有一个老猎人擅长箭术之道。有一天,老猎人正在调教三个儿子箭术,刚好在树丛里,有一只鸟儿站在枝干上,老猎人指着鸟儿对三个儿子说:”你们现在都向鸟儿瞄准,然后告诉我,你们看到了什么。”



大儿子说:”我看到鸟儿站在枝干上。”二儿子说:”我只看到鸟儿。”小儿子说:”我只看到鸟儿的眼睛,其他的我什么也看不见。”



老猎人叫小儿子射箭,结果小儿子果然射中了鸟儿的眼睛。



有一天,老猎人问刚打猎回来的三个儿子:”你们今天都有什么收获?”



大儿子说:”我看到山林中的景色太美了。”二儿子说:”我听到各种鸟儿的叫声。”小儿子说:”我只看到躲在草丛里的动物,其他的我什么也看不见。”



老猎人说:”你们今天收获最多的,我想还是我的小儿子,对吗?”



大儿子和二儿子惭愧地低下了头。



世界歌坛的超级巨星卢卡诺·帕瓦罗蒂在告诉别人他的成功秘诀时,每次都提到自己问父亲的一句话,师范院校毕业之际,痴迷音乐并有相当素养的帕瓦罗蒂问父亲:”我是当教师呢,还是做歌唱家?”其父回答说:”如果你想同时坐在两把椅子上,你可能会从椅子中间掉下去。生活要求你只能选一把椅子坐上去。”



帕瓦罗蒂选了一把椅子—做一名歌唱家。经过14年的努力与失败,帕瓦罗蒂终于登上了大都会歌剧院的舞台。



只选一把椅子,多么形象而又切合实际的成功理念!这就是说,目标只能确定一个,这样才不会浪费人的精力。确定了人生的目标和方向,那就只能走一条道路,哪怕这条路崎岖不平,仍要坚持,绝不放弃。



在人的生命旅程中,”诱惑”无处不在,始终如影随形、伺机而动!人的成长过程,实质上就是与诱惑抗衡,化解诱惑、战胜诱惑的过程。贯穿于成长和诱惑之间的,必然是一种精神和信念的较量。



巴尔扎克曾经不顾家人和朋友的反对,立志从事文学创作。然而,在初期创作失败后,为了维持在巴黎生活的经济状况,他决定弃笔从商,去当出版家。但这个外行的出版家处处碰壁,很快就失败了。紧接着,他又当了一家印刷厂的老板。可不管他如何努力,也还是以失败告终。从此开始,他欠下了巨额债务。



为了躲避警察局和债权人的干扰,他只好隐姓埋名躲了起来。此时,他终于醒悟,多年来自己一事无成,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集中精力于做一件事情上,没有专注于自己的目标。他决心以写作为业,开始严肃认真地进行文学创作。他夜以继日地工作,成为惊人的高产作家。



专注贵在自知—做最擅长的事;专注贵在专一 —把一件事做到最好;专注贵在执着—不达目的不罢休;专注贵在自信—相信付出终有回报。



目标给了我们一个看得见的靶子,随着我们不断地实现这些目标,我们会有成就感。对许多人来说,制定和实现目标就像一场比赛,要获得比赛的成功必须专心、专注。目标是前进的动力源泉,专心与专注是实现目标的条件。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就能实现一个又一个的目标。



古时候,有这样一个故事流传于世。



有人把一位贤人淳于功推荐给梁惠王。梁惠王便屏退左右仆人,两次单独召见他,但是淳于功两次都未发一言。



事后,梁惠王对推荐的人很不悦地说:”你称赞淳于功,说管仲、晏婴都不如他。可是他见了我一句话都不说,难道我是不值得一谈的人吗?”



推荐的人去问淳于功到底怎么回事。



淳于功说:”我第一次见梁惠王,刚好有人来献骏马,他所有的心思都在驱马驰骋上。第二次见他,有人向他献歌手,他的心思也都在歌声上,所以我无话可说呀!”



梁惠王知道原因后大惊,便第三次召见淳于功,不敢再让任何事情干扰心思。两人相谈三天三夜都不感到疲倦。



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光的刺激、颜色的刺激、声音的刺激……你的注意力存留在声音的世界中,你的心就会只有音乐;你的注意力停留在颜色中,那么你的心就会组合成一幅幅图画。



美国作家欧亨利在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讲了一个故事。



病房里,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从房间里看见窗外的一棵树,树叶在秋风中一片片地掉落下来。病人望眼前的萧萧落叶,身体也随之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



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用彩笔画了一片叶脉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最后一片叶子始终没掉下来。只因为生命中的这片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如果人们参悟了这其中的道理,内心就会常生喜悦的心情。快乐的心可以生成一股无所畏惧的精神主流,使任何烦恼都无法进入自己的心。这好比从高山上奔流而下的瀑布将飘落在上面的杂草和枯叶一冲而去,不会像一潭静水,上面长满了浮游植物。



快乐心就是我们生命中最丰富的营养,什么补药都没有快乐心好。心地清净、慈悲,常常欢喜,人就不老了,也不会生病。我们的身体状况是受心理支配的。心里面妄念多、烦恼多、心不清净,生理就会出毛病。所以,身心清净是真正的健康,快乐的心是最好的药方。



人生的成就大小都是由心态决定的。所以,无论自己处于多么严酷的境遇之中,心头都不应为悲观的思想所萦绕。应当坚信,只要努力向前,肯定会有好结果。



人,就是应该具备一种精神,一种敢于斗争、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流血的大无畏精神;一种永往直前、百折不挠的信心!生命就是一种精神、一种追求!人生中的酸、甜、苦、辣,人生中的艰难困苦、风风雨雨、成败得失,对于我们来讲,从来就不是痛苦和失败,而是失败中的成功。



我们应该把人生中艰辛和失败的痛苦当作一种享受,独一无二的享受!这样我们的生命将上一个新的台阶,从此就没有所谓的”苦”和”痛”、”得失”和”成败”。这也许就是真正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境吧!

生命就是活出一种境界,一种为人处事的境界,一种奋斗努力的境界,一种成功的超脱。



做重要的事



成功的关键是,专注在重要的事物上。



为什么许多人都在勤勤恳恳地做事,但结果却不如意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缺乏洞悉事物轻重缓急的能力,做起事来毫无头绪。



大家都见过钻头吧?钻头为什么能在很短的时间里钻透厚厚的墙壁或者是坚硬的岩层?物理学给我们解释了其中的道理:同样的力量集中于一点单位压强就大,而集中在一个平面上,单位压强就会减小无数倍。所以,攻其一点的谋略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事实上,每个人都追求完美,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把工作干好,把事情做好。可是,为什么有的人做不好呢?并不是因为他们的事情多,而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做事的方法。



生活和工作是要有规划的,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分清轻重缓急!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得有节奏、有条理,达到最好的结果。



有的人在做事的时候总是贪多,总想一下子做成几件事,这种追求”大而全、面面俱到”的做法,很容易一事无成。



二八定律告诉我们,如果你把所有必须干的工作,按重要程度分为10项的话,那么只要把其中最重要的两项干好,其余的8项工作也就自然能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所以,要把手中的事情处理好,就要抛开那些无足轻重的80%的工作,把自己的时间、精力专心集中在那最有价值的20%的工作中去,这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一位猎人打猎时击中了一只兔子的后腿,受伤的兔子拼命逃跑,猎人身边的猎狗在猎人的指示下也飞奔去追赶兔子,可是追着追着,兔子不见了。猎狗只好悻悻地回到猎人身边,猎人大骂猎狗:”你真没用,连一只受伤的兔子都追不到!”



猎狗委屈地回道:”我尽力而为了呀!”



那边,带伤的兔子跑回洞里,同伴们围过来惊讶地问它:”那只猎狗很凶呀,你又带了伤,怎么跑得过它的?”

“它是尽力而为,我是全力以赴呀!它没追上我,最多挨一顿骂,而我若不全力以赴地跑,就没命了。”



生活中也会出现一些山穷水尽的境况,无论是尽力而为还是全力以赴地去解决,都会产生成功与不成功两种结果,但体现出的是对人生、对自身潜能截然不同的态度:尽力而为可以是一句托辞,是自己不成功的借口;全力以赴则是对自身潜能的最大挖掘,是一种执着与负责的精神。



著名画家达·芬奇前半生际遇坎坷,怀才不遇。三十多岁时,他投奔到米兰的一位公爵门下,希望他给自己创造一些机会。



几年过去了,在达·芬奇的再三要求下,公爵终于开了恩—让他去给圣玛丽亚修道院的一个饭厅画装饰画。



这是一件无足轻重的活计,一个普通的工匠即可完成,但是达·芬奇却倾尽了自己的所有力量去进行创作。他日夜站在脚手架上,干到暮色沉沉也不肯下来。有时他还会抱着肩站在画前,一站就是三四天。



五百年后,这幅名为《最后的晚餐》的壁画脍炙人口、历久弥新。



万事开头难,但是只要用心、专心,一切都能迎刃而解。我们做事情不能虎头蛇尾,半途而废,既然已经上路,我们就需要全速前进。



立志向善者,就会向上前进;立志向恶者,就会向下堕落。所以,我们要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把生命和智慧结合起来,不要因他人的言语而改变自己的人生方向。



如果一个人能秉持信心、付出爱心、安顿人心,世间就没有不能解决的事。



来源: 新浪





[via ]



via Tumblr http://yanghao.tumblr.com/post/52745999415

2013年6月10日星期一

太长了…

Сообщение из ленты +bill shen:

许小年:当下中国没什么东西值得投资 之一(此文略长,没兴趣的可忽略)



6月5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许小年教授在天津做了主题为“中国经济结构性衰退医治之道”的演讲。在提问环节,有观众请教许小年在中国最适合投资什么?许小年坦诚答道,中国没什么东西值得投资的,自己只买了一点靠谱的理财产品。之所以买理财产品,是因为中国的金融管制非常厉害,一方面制度让信托极为头痛,另一方面由于管制导致了局部领域的高收益,因此信托机构就以理财产品的方式和大众分享这笔超额收益。但许小年另一方面也坦言,这种状况不能够持续。

  以下的现场演讲及问答实录:



  我们的结构性问题是长期依靠投资驱动,现在已经到了一个关键点,就是投资再也驱动不下去了,因为投资形成的生产能力,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市场上卖不动了,受到了购买力的限制,受到了居民收入增长的限制,再也走不下去了。表面上看需求不足,根本不是这么回事,真正的原因是结构性失衡,我们这里说的是国民收入分配的结构性失衡,实际上你再往下深挖下去,还有更多的原因,后边我们都会谈到。



  为什么我说投资驱动的这种增长模式再也走不下去,受到了居民这一方购买力的限制?从数字的统计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到去年已经高达50%,日本的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大概只有25%,美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只有20%。所以在世界的主要经济体中,我们已经是严重的依赖投资来驱动经济的增长。



  这种增长不可能无限的延伸下去,有一个极限,这个极限是多少?就是一年生产出来的GDP不吃、不喝、不消费,通通的用于投资,去建厂房、去再搞一个滨海新区、再去弄一条京津高铁,京津高铁两年前我听说是亏损的,现在扭亏了没有?好像依然是亏损的。所以我们坐车过来感到很舒服,但是大家知道不知道这条铁路就是经济中的一个黑洞,会不断的吞噬财政的补贴、财政的收入?像这样的建设你搞了太多了,这个国家负担不起,财政补贴是贴不起的,虽然我们坐的很舒服,半个小时就到了,但是如果长期亏损的话,财政怎么去贴他?



  不吃、不喝、不消费,通通用于投资,我们相信实际上投资对GDP的比率不会到1 的,到多少就是到头了呢?我们现在已经50%了,各位能想像70%吗?100块钱的GDP制造的财富70块钱用于投资、30块钱用于消费,而30块消费里面有一半是政府消费,而不是居民消费,你能想像吗?



  现在我们的国民收入分配始终有利于政府和企业。政府和企业拿了钱干什么?拿了钱就去投资,所以你要想把需求方的结构失衡改正过来,必须要探讨国民收入分配的问题。由于国民收入分配长期有利于政府、有利于企业,致使中国经济增长长期以来靠投资驱动,而投资和消费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投资要形成生产能力。



  过去十年间,我们国家的固定资产投资大致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而国民收入的增长只有10%,所以投资增长常年高于收入增长,就使得国内的购买能力落后于产能增长,这也是我们不得不依赖外需的主要原因。加入WTO以来十几年间,我们对外需的依赖越来越重,原因是国内购买力无法吸纳这么高的投资速度所形成的生产能力。



  现在金融危机一冲击,外需明显疲软,我们过去过度投资所形成的产能过剩就暴露出来,其结果企业不敢再投资了。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们再次的拉动投资,而这次拉动投资不是企业投资,是政府投资,投资的方向是基础设施,而我们传统的这些制造业都被过剩的产能所困扰。这是中国经济目前所面临的最严重的结构性问题:产能过剩。



  我们大概看了一下数据,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的经济总量按照不同的汇率计算,大约相当于美国的1/2到2/3这个区间,这是我们的经济总量,但是我们多项产能是世界第一。钢铁、有色金属,特别是电解铝,水泥、玻璃、煤炭、汽车、发电设备、电视、手机、冰箱、空调、服装、玩具、鞋袜等等,从资本品到消费品,我们的生产能力都是全球第一,但是我们只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的人均GDP的数值也就是在全世界的平均左右,甚至比全世界的平均还要更低。



  生产能力和国内的购买力严重的不匹配,这就是我们现在的结构性问题。这个结构性问题会导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放慢,因为过去我们是靠投资拉动、靠外需拉动,现在并不是说企业没有能力再投资了,企业还有能力投资,甚至政府也有能力投资,但问题是往哪里投资?在哪里投资可以获得回报?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我们看一下日本,日本战后(投资)上升的也非常快,但是上升到40%的时候就上不去了,就下来了,一下来以后日本的经济20年衰退,到今天爬不出去,今天安倍经济学炒来炒去炒成那个样子,从安倍经济学第一天出来的时候我就说,安倍经济学是什么?是垃圾筒里拣回来的政策。安倍是什么样的人呢?安倍是从垃圾筒里拣回来的政客。他已经当过一回首相,混不下去,自己躲在医院里递一个辞呈,现在卷土重来第二次,你认为他能干出什么名堂来吗?我不相信。



  看一下安倍这些手段,都是传统的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贬值、发钞票、政府花钱,政府没钱了,日本政府负债已经到了GDP的240%,比欧债国家全都高,怎么能够再发债?最近他发行国债碰到问题了,问题在什么地方?国债利率上升。国债利率上升是什么信号?是债券投资者对政府的信用发生了怀疑。你还还得起吗?你还还得了吗?所以在超发货币的情况下,日本的国债开始上升,国债收益率开始上升,日本老百姓长期的负担政府,到现在终于感觉到政府可能破产,政府可能破产国债收益率要求提高,风险和收益永远是匹配的。



  所以安倍经济学我一点都不看好,所以我坐等安倍第二次辞职,我就等他辞职,你要问我时点,时点我不知道,但是最近我已经看到了。大家注意到日经指数没有?一天跌7%,谁说A股是世界纪录啊,不是!你看看日经,人家一天可以跌7%,过了没两天又跌5%,上个礼拜一天跌3%,跌得安倍我看又快住院了。今天看到的消息,安倍又要拿出第三轮经济增长方案,第三轮政策出台,他还能出台什么啊?你给他算算账,日本同样是结构性问题。



许小年:当下中国没什么东西值得投资 之二



一方面是政府的投资在上升,另外一方面是居民消费在下降。过去十年间,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从45%一路下跌到35%,跌掉了10个百分点,为什么跌掉了10个百分点?国民收入的分配有利于政府、有利于企业,而不利于居民,居民拿什么消费?所以一路下跌,跌下去。



  因此,我们看上去需求方的结构失衡,反映的是国民收入分配的结构性失衡。政府拿的份额越来越大,企业拿的份额越来越大,而政府和企业的收入是无法促进消费的,当然政府也可以促进一些,什么茅台酒、中华烟,也能促进一些。最近出了新的纪律,政府不能通过茅台酒和中华烟促进消费了,都用去投资了。所以中国一路投资走下来。



  我找到了政府收入占GDP比重的数据,大家看一下,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一路上升。改革开放的前半段是国退民进,改革开放的后半段是国进民退,据说国进民退现在成了敏感词了,不能讲,我发了一条微博,好像把我的微博屏蔽了,我看了半天说我的微博讲的是经济,没有任何敏感的东西啊,你屏蔽我什么呢?后来又人跟我说,说你上面用了一个词叫“国进民退”。国进民退屏蔽也罢不屏蔽也罢,是存在的事实,请看数据:从96年以来,政府收入占GDP比重从12%上升到了去年的32%,已经超过了改革开放前,已经超过了计划经济年代。而且我这里的数字还是不完全的统计,只包括了预算内收入和土地出让金,其他的预算外收入还没包括在里面,如果把其他的预算外收入放到里面,比例还更高,这不是国进民退是什么?这样的情况下,你想指望老百姓扛住经济的下行,老百姓拿什么扛着?你想消费上来,消费是要有收入做支持的,结论是什么呢?结论是中国经济的衰退不可避免。



  过剩产能现在已经给企业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在微观层面上生产价格指数不断的下跌,钢铁、水泥、煤炭等等行业最近的消费报出来,都是利润的下降甚至亏损。企业开始裁员、就业形势严峻,今年的大学生是历年来就业状况最差的一年,北京的数字是,毕业生大概在毕业的时候能够签了约找到雇主的只有30%,为历年来最低,企业都开始在裁员。在宏观层面上,投资增长乏力、经济增长放缓。



  我不愿意用硬着陆这个词,如果我们在这个时候依然是掉以轻心,认为是所谓的周期性的波动,下降一两个季度再过一年半载经济形势会自动的好转,我们可能要犯错误,这个经济下滑的趋势停不住,因为它不是周期性的,是结构性的。



  在结构性的衰退面前,宏观经济政策失灵,宏观经济政策没用,这也是为什么最近中央政府表明了态度,不会再出台像4万亿那样的刺激性政策,我认为这个决定是完全正确的。你再出台这样的政策也没用,为什么?因为是结构性的衰退,因为是过剩产能导致的投资增长速度的放慢。宏观政策如果像09年那样再出台4万亿,这个4万亿基本上都用在了投资上。



  现在的问题是什么?制约投资的瓶颈因素不是资金、不是贷款,企业有资金、有钱,制约投资的是什么?制约投资的瓶颈因素是什么?自从凯恩斯主义诞生以后,我们经济学除了需求不会别的了,动不动都是需求不足。为什么需求不足?为什么企业不投资?因为没有赚钱的投资机会,制约投资增长的是可以盈利的投资机会。



  我实在是想写一本常识性的宏观经济学,我认为凯恩斯出来以后把人们的常识全搞乱了。凯恩斯告诉大家需求可以创造价值,只要我想要什么东西,它就能够被生产出来,而不是这个杯子先被生产出来,然后才能被我使用,这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思路。一个常识性的经济学的思路是:这个杯子只有被生产,出来才能够被消费,所以我想把经济学从需求转到供给。你看上去是企业不愿意投资,企业为什么在这个时候不愿意投资?并不是说他没有钱,他有钱但是他也不愿意投资,因为他找不到能够赚钱的投资项目。制约投资增长的是投资的机会,我拿了钱往哪投?这是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瓶颈因素。



  去年有一则消息大家注意到没有,中国的一个大型的钢铁企业,花了一百亿去投资,但是这个一百亿投资不是去建新的钢厂,一百亿去干什么?养猪。钢铁企业为什么养猪呢?钢铁企业炼钢是专家,养猪比农民养的好吗?钢铁企业为什么要投资去养猪?因为在钢铁行业中到处都是过剩产能,我再投钢厂不是找死吗?钢铁全国的生产能力,我这个数字不是很准确,全国的生产能力大概在9亿吨左右,国内消费量是6到7亿吨,每年的过剩钢铁生产能力2到3亿吨,这个时候谁敢投资?煤炭现在什么情况?现在还有人投煤矿吗?现在还有人投水泥吗?为什么不敢投?不是没有钱,是因为我投一个赔一个、投一个赔一个,这个行业中产能已经过剩了,我往哪投?这个时候政府过来说我们要拉动投资、要拉动内需,我给你贷款你投资,他会接受这个贷款吗?企业不会要这个贷款的,你即使给我贷款,我也要问问我自己我往哪投,我投下去之后能不能回收。



  各位到企业去看一看,其实大家都是做企业的,都能感到市场的压力,我只是看宏观数据,当然我也从中欧的学员那儿不断了解微观层面上正在发生的事情。企业的经营状况在恶化,表面上看上去都是订单不足、需求不足,实际上背后是什么?背后是产能的严重过剩,这就使得我们现在在价格方面出现了两个价格指数分道扬镳:一方面是消费价格指数不断上涨,另外一方面是生产价格指数不断下降。



  从数据分析上可以看出,生产价格指数的下跌在去年下半年稍稍缓解。为什么?因为 4万亿2.0版,去年下半年政府开始执行4万亿2.0,大家感觉到日子稍好过了一点,今年的一季度生产价格指数继续下跌,甚至势头进一步加剧,原因在哪里?为什么CPI在往上走、PPI在往下跌,为什么?还是过剩产能。



许小年:当下中国没什么东西值得投资 之三



所以这个时候宏观政策没用,政府花钱无非是增加无效的供应能力,政府花钱往哪里花?在这个时候如果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应,我们要问一下,你增加的货币供应往哪里去呢?企业拿了这些钱干什么呢?



  实际我们发现,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货币发行的增长速度没有下降,一直保持在高位,全社会的融资总量一直保持在高位,但是经济没有动作,没有反应,为什么没有反应?就是这些钱发了,但没有进入实体经济,不进入实体经济是非常有道理的,如果他进入实体经济反而坏了,为什么?资本市场融的资、银行发的贷款,我们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一场大水冲进沙漠无影无踪,连点反应都没有,没反应就对了,有反应就坏事了。为什么有反应就坏事了?如果企业拿了这些钱去投资,这意味着未来更多的过剩产能,也就是说,你今天发的贷款将来都会变成坏账。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宏观政策失灵。怎么办?



  我这个观点有没有讲清楚?讲清楚了,好,真讲清楚假讲清楚这个对策是什么?给老百姓发钱。减税是对的,所以这个时候不要再谈什么4万亿了,不要再谈什么货币扩张了,不要再谈什么积极的财政政策了,都没有用,你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货币政策,没有用,倒是好事,要是起了作用的话只能增加无效的过剩产能。根本的解决方案是什么呢?刚才有一位朋友讲要减税,我完全赞成,我后边的对策中就包括了这个,要实质性的全面的给企业减税,否则下半年很有可能出现企业的大面积的停工,不倒闭也要停工,因为他过不下去了。



  在座的有没有政府官员?财政部门不能够再像去年那样翻箱倒柜、掘地三尺,撤查祖宗三代。如果今年再这样收税有些企业就撑不住了,这些企业撑不住了你想想后果是什么?所以减税一定是正确的对策,但是你跟政府说减税说什么呢?你跟政府说减税就像老板跟员工说减薪一样?那可能吗?



  欧洲和美国经济之所以经历了金融危机,原因是什么?原因是结构性的失衡,这个结构性的失衡在资产负债表上表现为过度的借债,使得欧洲和美国的经济在金融危机之前杠杆率不断的攀升,MBA、EMBA的同学们告诉我一下杠杆率什么意思?资产负债比,负债太高了,一个企业的负债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为什么?企业负债到底有什么问题?没项目,有一些能够盈利的投资项目因为资金的限制没有办法投资,影响它的发展速度,影响它的效率,影响它的净资产收益率。各位,在学校学的东西要用,不用就忘掉了,就还给老师了,我们的几十万学费就白交了,我都觉得心疼。



许小年:当下中国没什么东西值得投资 之四



企业负债不能太低,太低的话净资产收益率太低,或者说股本回报太低,我们公司财务上来就讲资产负债比,但是企业的负债也不能太高,太高有什么问题?风险太高了。企业的负债太高风险太高,风险高表现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负债高风险就高?因为负债对企业而言就有稳定的现金流出,这个现金流出不仅仅是财务成本计,而且还包括还本,还本付息代表稳定的现金流出,如果企业不能够管理好他的现金流入,不能管理好他的产品开发和市场销售,现金流入一个跟不上节奏就有可能导致企业的流动性困难,从而陷入破产的尴尬。这个时候企业并不是资不抵债,而是流动性发生困难,这边有现金流出,还本付息,成本、工资都在支出,这边现金流入又不能够如期到来,我们叫做流动性困难,尽管他的资产还大于负债,他的净资产还大于零,这个时候企业都会发生困难,所以负债也不能太高,太高的话他的现金流入不能够支持他。



  欧洲和美国的问题都在这里,在金融危机之前借债借的太多,美国人借债借在什么地方?借在按揭贷款,家庭的按揭贷款,由于银行放低了贷款的要求,很多本来没有能力借按揭的现在也借到按揭了,但是这些人的高负债风险非常高,当经济一发生波动的时候,这些人就要违约,违约的结果是银行倒闭,银行倒闭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所以欧美的问题我们也把它叫做结构性的问题,这个结构性就是资产负债表的失衡,过度借债和过度消费。



  既然问题的产生是资产负债表的失衡,是过度借债和过度消费,你现在要想复苏就必须恢复资产负债表的平衡,正是在这一点上美国人做的比欧洲人做的好,因此美国经济现在是向好的方向发展,道琼斯指数联创新高,新高并不是金融危机以来的新高,而是历史新高。相信在座的有不少做投资的,如果你现在问我投资投什么?美国股票和房地产,这是我能够看到的风险比较低的投资机会,就是美国的股票和房地产,尽管他已经创出新高,还会有更多的新高在后边,所以现在还不晚。美国的房地产已经反弹了,我号召大家买美国房地产已经号召了一两年了,现在看到房地产走的很少,如果有一点担忧的话就觉得目前反弹太快。



  除了减税还有什么对策?社会保障、减税,还有呢?制约投资的因素是缺乏赚钱的项目,对策是什么呢?放开,解除管制,打破垄断,创造更多的投资机会。我说的是对策,我说的不是行动,因为我不是政府官员。



  如果现在让我们给政府提建议,提什么政策建议?我会跟政府说,忘掉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吧,现在都没用,你现在要做的是什么呢?你现在要做的是加快对内开放的步伐,创造更多的投资机会和就业机会,这才是我们从供给方解决结构性问题的根本出路,而不是传统的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凯恩斯主义把大家洗脑洗的我觉得非常遗憾,已经把大家洗脑洗的都僵化了,思维方式已经僵化了。



  如果你不采取这些结构性的改革和进一步的对内开放,经济就会一步一步的滑入衰退,这不是危言耸听。我们看一下中国经济自金融危机以来的表现,我在这里没有用GDP,GDP多少年以前我就停止使用了,原因大家都知道,为什么?因为没法用。没法用用什么呢?我们向领导学习。领导曾经在借鉴外宾的时候跟外宾讲,说我看中国经济我也不看GDP,领导都不看GDP我看什么啊。领导看什么呢?领导跟外宾讲,他看三个指数,一个叫做发电量,第二个叫铁路货运量,第三个中长期贷款增长,国外的研究机构就把这三个指数做成了加权平均的综合指数叫“克强指数”,所以我们步领导后尘,我们不用GDP我们用“克强指数”,用“克强指数”判断中国经济的运行态势。



  自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大起大落,大落是08年的金融危机,大起是因为4万亿,可是4万亿维持了多长时间?大概维持了一年,然后经济一路下滑,其后就出现了二次探底,二次探底发生在去年上半年。二次探底以后为什么又反弹了呢?4 万亿2.0,发改委又开始批项目,发改委又批了一大批的项目,所以4万亿2.0版出现了。



  我当时就讲,现在叫二度宽松,你仍然不去解决结构性问题,必然会有三次探底。我当时已经预测三次探底要发生在今年下半年,但是三次探底比我想的要更早的到来,今年的一季度发电量就调头向下,我相信二季度的发电量进一步下滑,今年会有第三次探底,特别是在中央政府明确的表示了态度,不会有类似4万亿的刺激性政策再出台,这个经济一定会下来。发电量曲线是非常有代表性的曲线,铁路货运总量、工业增加值、消费品零售总额都是这个趋势,这是非常一致的。



  用这几个指标要说明一个什么观点?如果你不去解决经济的结构性问题,单纯的靠宏观的拉动,宏观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拉动,你无法改变中国经济的下滑趋势,会一路再下滑下去。



  我们不仅是传统的制造业产能的全面过剩,连基础设施也过剩,铁路、公路、机场也过剩,过剩体现在什么地方?过剩就体现在铁路现在离开了外部融资日子自己就过不下去,没有外部融资铁路就要关门、就要倒闭,完全是靠外部输血而活着的。我们都知道,如果一个人体他靠外部输血来维持生命的话,这个生命实际上已经丧失了。如果铁路不是到今天这个惨状的话,铁路体系的改革也推不动,过去“铁老大”是非常牛的,现在不牛了,为什么不牛了?日子过不下去了,铁路发了债券曾经在市场上卖不下去,一定要财政部出面担保,把它变成准国家信用,铁路债券才能够在市场上发出去。离开了外部融资、离开了贷款、离开了债务融资铁路就活不下去,活不下去是什么问题?你的摊子铺的太大了,你的成本太高了,现在的收入不足以支持铁路整个系统的运作。



  大家会问,铁路会不会提价呢?铁路敢提价吗?铁路一提价乘客跑了,我们可以坐飞机,我们还可以坐大巴,所以他又不敢提价。而不敢提价的结果是入不敷出,铁路已经超前建设了,超前建设什么意思?过剩了。



  我们在这里所说的过剩,并不是说就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而言的过剩,我们在这里说的是相对过剩,相对于什么过剩?相对于国内居民购买力的过剩,有人经常算这样的账,说中国的人均钢铁世界上不是最高的啊,比发达国家还低啊,人均铁路比发达国家也低于?我们的指标看上去好像没有过剩的问题,都是不足的问题,别忘了,我们这里讲的过剩是相对于居民购买力的过剩,不能用人均的数字直接和发达国家相比。和购买力相比这个过剩对经济发展才是现实的,对企业来说才能够形成企业的收入,单纯的用人均去比没有意义,你为什么不比人均收入?我们的人均收入和美国人差多少?我们的人均收入如果按人均GDP的话,我们和美国起码差七八倍,所以和你的收入水平相适应的人均铁路的公里数应该是美国的1/7、1/8,而不是直接的比较。





许小年:当下中国没什么东西值得投资 之五



我们的政府官员老用这个数字,甚至有一些学者用人均的数字直接比较,说不存在过剩的问题,这样用数字直接比较看不出过剩,但是当你考虑到中国的人均收入仅仅是发达世界的几分之一的时候,你马上就知道这是过剩的,这是相对于国内收入水平的过剩,相对于国内购买力的过剩。



  如何走出结构性的衰退?我们从欧美的案例可以看到,经济复苏的前提是结构性的扭曲。中国要走出这一轮结构性的衰退,首先要解决的是产能过剩问题。产能过剩靠什么来解决?不是靠政府规划,不是靠政府指导,而是靠市场化的行业重组,市场化的收购与兼并。通过企业在市场基础之上自愿的、自发的并购活动,来消除产能过剩。



  现阶段的结构性衰退对于企业来说是巨大的挑战。企业要意识到,过去低成本扩张的模式,靠简单的产能扩张已经无法持续。依靠现成的市场,只要产品生产出来就不愁卖,这个时代已经结束。中国企业要面对竞争非常激烈的、日趋饱和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上,竞争的优势不再是成本、规模,而是研发、创新。



  在行业重组的过程中,现在有些企业也在进行并购。但遗憾的是,这些企业都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收购与兼并依赖廉价的资金供应,不计成本。国有企业的行为是最大化规模,而非最大化效率,这样的并购是与市场化的并购背道而驰。



  走出结构性的衰退,政府要做实质性的减税,避免企业的大面积停工和倒闭。走出结构性衰退,要对内开放创造新的投资和就业机会,都是面向供给方的对策,而不是面向需求的对策。对内开放是打破行政垄断,国有企业撤出竞争性行业,开放服务业,特别是电讯、金融、医疗卫生、媒体娱乐等目前仍然是供不应求的服务业。产能过剩都是在制造行业,而大多数服务业并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但是,为什么在服务业没有出现很多的投资机会,是因为政府的过度管制和行政垄断。而现在急需要开放服务业。



  好在,新一届领导层给了我们信心。信心是金子还是银子还要再看。信心是政府不会再出台刺激性的拉动内需政策,这是正确的。而且领导层也在不同的场合重申对内开放,特别是要开放服务业。这些我都非常支持。



  如何进行收入分配的调整?我认为,现在市场上所讨论的在二次分配上做文章、在最低工资上做文章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中国的收入差距来源主要是资源占有的不平等。这个资源占有包括了市场,行政性垄断占有了土地、矿山、资金和市场。造成了审批制下的官商勾结和寻租,企业不去勾结官府拿不到资源,所以责备企业家所有道理的。企业家应该洁身自好,但在现实的环境中,公民没有平等获取资源的渠道,都在政府手里,不勾结官府就拿不到。所以,新一届政府提出要取消审批制,要大量的减少审批,是正确的,关键看怎么执行。



  在审批之下的官商勾结和寻租活动,是造成收入分配恶化最重要的原因。不在一次分配上想办法,都盯在二次分配上,这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收入分配的调整和审批制是连在一起的。



  结构性问题为什么很难解决?因为在结构性的扭曲背后是制度惯性和既得利益。我们现在看到政府已经认识到结构性的问题,并且试图用改革和开放来解决这些结构性的问题。但实质性的进展目前还没有看到。改革的方向是对的,但本人对改革的方法信心不足。信心不足在什么地方?我们看到的是,由盖图章的部门规划改革,用同一支审批的笔在设计放权方案。在办公室里大谈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而天天在市场摸爬滚打的人在台下闭嘴观望,这样的改革会有预想中的效果吗。真正的改革是要有民众参与,真正的改革是在市场上而不是在办公室里,真正的改革是企业、是民众在市场上进行的制度创新,政府的作用是总结这些创新,并且政策化、合法化。



  改革结构性的问题解决不了,我们就要面对经济会继续下滑。做企业和做研究是一样的,我们无力左右政策,只能提出建议,只能发出呼吁,但我们无法制定政策。怎么办?还是你做好企业,我做好研究。



  6月5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许小年教授在天津做了主题为“中国经济结构性衰退医治之道”的演讲。在提问环节,有观众请教许小年评价中国的通胀政策。许小年激烈反对印钞票。他把印钞票以刺激经济的做法比作是吸鸦片。“你抽第一个鸦片精神头十足,等第一个鸦片劲过去以后你再抽第二个鸦片发现没劲了,你第二次抽鸦片的时候得抽两个,这叫政策效应递减”。许小年劝告政府要虚心,要学会无为而治的大道。以下是搜狐财经为您发回来的现场报道:



  提问:许老师我非常欣赏,我看一个资料,中国现在累计印制钞票数超过100多万个亿,钞票印的越来越多了,我看您是一个说实话的经济学家,我看好多经济学家说,中国印票速度全球来说达到52%了,印票继续在印,有些经济学家说印钞票中国不是最多,还要继续印。一方面是反对,另一方面是赞扬,作为一个有良心的经济学家,您认为是怎么回事?



  许小年:印钞票这个事跟良心没太大关系,印钞票这个事主要就是研究成果,我自己的研究告诉我,印钞票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带来了很多的负作用,我一直在抨击美联储滥印钞票,同时也在建议中国人民银行要控制钞票的发行,因为我刚才已经讲了,你印那么多钞票,你看你经济根本没有反应,4万亿2.0不知道有多少亿下去了,现在政府搞这些计划很奇怪,似乎转入地下了,4万亿的时候大张旗鼓的宣传,4万亿2.0要悄悄的进去,所以我们也搞不清楚到底是投入了多少资源,但是我们所知道的是,这个经济对政府投入已经没有反应了,就相当于人抽鸦片一样,你抽第一个鸦片精神头十足,等第一个鸦片劲过去以后你再抽第二个鸦片发现没劲了,你第二次抽鸦片的时候得抽两个,这叫政策效应递减、这叫鸦片效应递减,所以你现在印钞票也没用,只是制造了通货膨胀,PPI,生产价格指数还在不断的下跌,说明你印钞票根本没有扭转实体经济的下行趋势,可是CPI上去了,市场上的价格下去了,你说你印钞票有什么后果,没有得到什么任何好处,反而是使通货膨胀上去了,所以我建议不要印钞票。



  提问:为什么继续印呢?



  许小年:继续印那是没有办法,领导让他印,人民银行行长已经说了,他说中国不会采取竞争性货币贬值的方法,这表明钞票还会印,但是不会像日本那样印下去,美国人印钞票,美国人现在在酝酿,要回收了,美国人正在谈论什么时候加息,我认为他早就该加息了。我从我的经济学研究就讲,美联储印那么多钞票对美国的经济复苏根本没帮助,你别瞎忽悠,根本没起作用,真正起作用的是民间的去杠杆化,那是起作用的,跟你那个数量松宽根本没用,你数量松宽半天害别人、害自己,现在美联储如果不把大量的货币收回去,你吃不了兜着走,格林斯潘搞不好货币政策伯南克就能搞好?中国人有一句话叫“守拙”,《红楼梦》薛宝钗在抢老公的过程中为什么胜出了?因为林黛玉锋芒毕露,而薛宝钗是守拙,深藏不露。企业家也要守拙,守拙就是意识到自己什么事干不了,在自然、在社会、在市场面前要永远保持敬畏之心,不要头脑发胀,以为我无所不能,以为一个强大的政府可以力挽狂澜,你挽得了吗?你挽不了什么,你守拙,无为而无不为,中国古人的哲学思想现在很多政府官员都没有,当然这是我们政治体制决定的。



  提问:许教授,您好!刚才您说现在最适宜投资的是美国的股票和房地产,我想问您一下现在中国最适合投资什么?



  许小年:中国没什么,我本人买了点理财产品,除此之外我什么也没投资,我觉得理财产品项目看一看,这个公司还是靠谱的公司,发理财产品的这个信托公司也都是认认真真做事团队是专业化的,于是我就买个理财产品,而且是定息的收入,百分之七八,挺好,这样的理财产品香港根本就没有,为什么没有呢?因为香港没有金融管制,你们去问一问做信托的,一方面他们极其头疼,对于政府管制市场极其头疼,另外一方面,他们也感谢政府,因为政府对金融市场的管制把金融市场切割成多少片,切割成多少片之后资金不流动,资金不流动就形成局部地区的高收益,这个高收益他们就以理财产品的方式跟大家分享,于是我就去分享了一把,我分享的这个我知道是分享政府扭曲市场的超额收益。能不能持续?不能持续,但是只要政府继续在这儿扭曲我就继续分享。



  为什么美国人下山了、欧洲人下不来?两者的区别是什么?两者的区别是市场,市场机制在结构调整过程中在美国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市场机制在欧洲受到政府、受到法律、受到社会观念的限制,无法充分发挥作用,使得欧洲下不来。美国为什么市场可以发挥作用?因为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什么意思?资本主义就是以资为本,顾名思义,资本嘛就是以资为本,以资为本什么概念?就是谁出钱谁是老大,资方是老大,你借了银行的钱你现在还不起了,银行怎么办?银行就把你的抵押品收走,你借了一个按揭贷款还不起了,银行就把你的房子收掉,在市场上卖掉,用卖掉房子的钱来还债,这叫资本主义以资为本,谁出资谁是老大。所以咱们看电影《白毛女》,杨白劳借了黄世仁的钱,还不起了,黄世仁就把喜儿拉走了,这完全符合市场规律,这完全符合市场规则,你用人做抵押品是不是合适可以再商量,杨白劳要是有房产也行,黄世仁可以把房产拿走,但是杨白劳房产也没有,所以黄世仁就把喜儿拉走了,这就是资本主义。



  银行把抵押品拿到市场上拍卖,拍卖了以后来填银行的窟窿,银行要不这么做后果是什么呢?银行要不这么做,银行的坏账不断的积累,到最后谁承担损失?到最后银行宣布关门,关门谁遭受损失?储蓄者,储蓄没有了,当然在美国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因为所有的银行都有储蓄的保险。我再问大家,储蓄的保险是谁埋单?纳税人。中国人一说那是政府埋单,什么政府埋单?政府不可能创造财富,政府手里的财富和资金都是从老百姓那儿收税收上来的,政府的存款保险公司用的钱都是纳税人的钱,所以如果我不把喜儿拉走我就是对纳税人不负责,你谴责我干什么,资本主义就是这个规则,游戏规则就是这个,以资为本。欧洲不是,欧洲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什么意思?社会主义以人为本,不是出资方是老大,是使用资金的那个人是老大。我们觉得是不是搞颠倒了?一个企业谁是老大?企业当然股东是老大,你不能把管理层搞成老大,你不能把工人搞成老大,企业老大是谁?出资人。你搞市场经济这是最基本的原则,欧洲不是,欧洲社会主义。



  银行要倒闭了,政府说不许卖,这个银行不能倒,这个银行一倒影响到多少国计民生,不能倒,怎么办?政府对银行注资,政府钱从哪里来?从老百姓那儿收,欧洲人也不给政府钱啊,不像中国,中国政府说收什么钱大家都给,欧洲人说收什么钱人不给。他想加税老百姓全反对,他只好借债,借债借到最后搞政府借款,他的债务危机就是从这里来的,债务危机的根源是什么?债务危机的根源是社会主义。银行为什么不倒?为什么不让他倒?企业经营不行了为什么不让他倒?关门,只有这样才能把债务清理掉,不让他倒,不让他倒的结果是政府要倒,怎么办?政府要倒老百姓还偏不让他倒,这就是欧债危机最难受的地方,这个世界上没有解决不了的危机,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问题就是人本身,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除了人以外,就是人的问题没法解决。





[via ]



via Tumblr http://yanghao.tumblr.com/post/52663411289

2013年6月9日星期日

一周看点

一周看点

1. 世界第一午餐肉测评家(分享自 @知乎日报) http://bit.ly/13uTti7





一直犹豫要不要回答这个问题….总觉得发表了以后“屌丝”这个标签我是摘不掉了….搞不好还会被抬举为一个有修养的高级屌丝。不过最后还是为了广大童鞋的福祉着想,写下一点关于午餐肉这一平凡而伟大的食物的一些点点心得,以便有更多午餐肉爱好者在这条道上越陷越深。另外你做过最低调的事情是什么?







[via ]



via Tumblr http://yanghao.tumblr.com/post/52545397219

“如果增加货币得以扩大生产能力及产量,物价下降是顺理成章的结果。”  ——有意思的判断




清议:日本江户时代的货币政策 6年前启动的“自古至今的流动性”课题让我终于对“增加货币就是增加财富”这一经济学定理大彻大悟。与日本学者大前研一强烈主张花掉储蓄(每一个日本人在撒手人寰时会留下3500万日元的储蓄)以此将“死钱”变成“活钱”便可以推动日本经济重现增长的推论相类似,我对未来20年(如今是未来15年)中国经济趋势的总的研判是:如果能赶在2028年之前不断释放央行囤积的流动性,以此促进中国经济大发展并步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便可以从容应对此后伴随人口数量持续减少尤其是总人口抚养比不断攀升所带来的大灾难。 与西欧14国近代依靠贸易扩张所带来的盈余增加货币进而增加财富的模式明显不同,近代海运薄弱、贸易并不发达的日本,则一直借助降低金银货币的成色来增加货币,由此实现了日本经济在江户时代的迅速崛起。据麦迪森在《世界经济千年史》提供的数据,日本的国民财富(GDP)1600年为96.2亿国际元(按1990年不变价值计算,下同),到了1870年猛增到253.93亿国际元,累计增幅高达164%…







[via ]



via Tumblr http://yanghao.tumblr.com/post/52530576946

2013年6月7日星期五

中国留学生在纽约私立高中的生活

[shared via Google Reader from 译言精选-摘要]


译者daily815



图:Ángel Franco/The New York Times



莱蒙曼哈顿预备学校的学生,右二为袁梦(音)。图:Ángel Franco/The New York Times


张薇玲(音)是莱蒙曼哈顿预备学校的二年级学生,她渴望能用比家乡的同龄人更自信而热情的方式与人交流——“美国人的方式,”她说。


石宜佳(音)是一年级学生,她希望能增加获得布朗大学录取的可能性。三年级学生袁梦则更向往西部风格的自由,还有购物。不用练习或做功课时,她会在波道夫·古德曼搜罗路易·威登的限量版手提包,去哥伦布转盘的顶级餐厅Per Se品尝定价295美金的菜单。


纽约市的私立学校从来都是本城富二代的聚集地,他们的家庭生活和教育优势让人有时觉得暴殄天物,有时只剩羡慕嫉妒。但这些学生来自上海地产大亨、运输巨头、豪华酒店老板和东部沿海地区医生的家庭。他们也是在纽约市上学的中国富二代当中的为数不多但逐渐增长的核心成员。


根据美国国土安全部的资料,2012年有638名中国学生持签证在纽约读高中,而五年前只有114人。


学生涌入并不是无缝衔接的。但学校方面——特别是招生率较低的学校——积极地开拓国际市场,寻找可以支付全额学费的家长,甚至为此接受英语水平欠佳的学生。中国学生和家长认为,在这里上学比起国内成千上万申请美国大学的学生来说更有优势。他们也接触到了比中国更全面的教育模式,其中包括申请美国学校的一项决定性因素:课外活动。


“我在国内没法参加任何活动,因为作业太多了,”在莱蒙打篮球的宜佳说。


一大批中国学生就读于这所学校,一所新兴的营利性的、正努力吸引申请者兴趣的学校。


去年九月,莱蒙迎来了27名中国学生,占到了高中生人数的五分之一,还有10人来自其他国家。


学生们住进了华尔街上的单间公寓,楼下是蒂凡尼店,对面是特朗普的办公楼。公寓里有贴着大理石的浴室、懒骨头沙发和上下床。住在同一栋楼的寄宿家长监管这群学生,他们无微不至的照顾帮助他们度过适应期。一年的学费是六万八美元,走读生是三万六千四。


这些中国学生们上课时和美国同学们一起,盯着二次方程,分析美国名著比如《了不起的盖茨比》的选段;下课后,他们就会探索这座城市。


他们和寄宿家长一起看百老汇和太阳马戏团的演出,在索霍区购买设计款运动鞋,在华尔街水疗中心做指甲,在学校吃每周日厨师做的华夫饼和芝士蛋卷早午饭。


莱蒙过去叫克莱蒙预备学校,两年前被梅里塔斯国际连锁寄宿学校收购。这不是纽约唯一一所招收中国学生的私立高中。但这是目前唯一为他们提供住宿的。曼哈顿中城的比克曼中学有四名中国学生,他们都住在当地人家里。


去年,位于切尔西的营利性大道国际学校敞开大门,有20名来自北京的学生申请。但因为签证延误,学校无法接收他们,而校方表示这一问题会在2016年落成可容纳200名国际学生的宿舍时解决。


莱蒙的负责人说跨文化交流充实了整个学校。中国学生在探索万圣节、学校舞会和戏剧。美国学生则在学习如何做好客的主人翁。


“我们这里有非常典型的学生关系”,校长德鲁·亚历山大说。高中三年级生马克思·罗森塔尔说在课堂上他经常和中国学生小组讨论关于美国内战的战役或者禁酒法令。


他说:“当你需要跟别人解释这些事的时候,确实可以帮助你从更宏观的角度理解。”


但是其他学生说同时还会有解释的需要。


10年级生奥西里斯说:“我很喜欢他们在这里,但我说的很多东西他们都听不懂。我们之间还是有语言障碍。”


上周11年级的英语课上就很明显有这种障碍,当时正在讨论托妮·莫里森的小说《所罗门之歌》。


按照詹姆斯·门罗(Monroe)总统和她的偶像玛丽莲·梦露(Monroe)给自己取名“梦露”的袁梦参加了讨论,中心话题是关于非裔美国女性及其抗争的描写,她有时候会插两句。但她的中国同学中至少有两人正在翻译网站上查询他们不懂的词。有些学生找到了网上的中译本。另一名老师坐在后面,为有需要的学生记笔记。


杰西卡·曼纳斯老师说有些国际学生在体会细枝末节时非常吃力,而这些小问题对于美国学生来说轻而易举。


她说:“我努力讲得比一般说话更慢一些,我也几乎不会突然点名,”也就是要没有举手的同学起来回答问题。


亚历山大先生说国际学生的英语在录取前必须达到“最低程度的流利水平”。一旦录取入学,很多人都要参加各种考试、做作业,还要比美国学生读更多基础阅读材料。需要特别帮助的学生要另外上语言课。


妮可·徐是帮助中国学生来美国上学的中介之一:美嘉国际咨询顾问公司的代表,她说这种全面融入美国的方式是中国家长急于送孩子去美国的主要原因。


16岁的薇玲(音)来自内蒙古的企业家家庭,她说她的父母希望她能学到更有效的沟通方式,能更有技巧地处理现实问题。他们认为美国教育的特点比起中国教育更适合将来经商。


她说:“我们在中国只会死读书。”


通过电子邮件交流,一些家长发来了更直接的回复。


梦露的妈妈胡玉兰(音)说女儿放寒假回上海时,她注意到了女儿身上新出现的独立倾向。梦露18岁了,现在在田径队,并且学会了游泳。但可能最显著一点还是她不再需要之前持续很久的一项“仪式”——早上要把早餐送到她卧室。


“说实话,她真的变了。”妈妈在邮件里是这样写的。






via Tumblr http://yanghao.tumblr.com/post/52433550293

...




译者daily815 图:Ángel Franco/The New York Times 莱蒙曼哈顿预备学校的学生,右二为袁梦(音)。图:Ángel Franco/The New York Times 张薇玲(音)是莱蒙曼哈顿预备学校的二年级学生,她渴望能用比家乡的同龄人更自信而热情的方式与人交流——“美国人的方式,”她说。 石宜佳(音)是一年级学生,她希望能增加获得布朗大学录取的可能性。三年级学生袁梦则更向往西部风格的自由,还有购物。不用练习或做功课时,她会在波道夫·古德曼搜罗路易·威登的限量版手提包,去哥伦布转盘的顶级餐厅Per Se品尝定价295美金的菜单。 纽约市的私立学校从来都是本城富二代的聚集地,他们的家庭生活和教育优势让人有时觉得暴殄天物,有时只剩羡慕嫉妒。但这些学生来自上海地产大亨、运输巨头、豪华酒店老板和东部沿海地区医生的家庭。他们也是在纽约市上学的中国富二代当中的为数不多但逐渐增长的核心成员。 根据美国国土安全部的资料,2012年有638名中国…







[via ]



via Tumblr http://yanghao.tumblr.com/post/52433047954

Сообщение из ленты +博談網: ...

Сообщение из ленты +博談網:

中国古代军戎服饰

http://bit.ly/19856Av

军戎服饰按现代的说法就是军服。现代的军服主要由服装和表明军衔、军种的标识组成;而在古代,则至少包括两大类型的服饰:一是戎装,一是防护体的甲胄。戎服是军人在军营内和日常生活中穿着的便服,武官除这类服饰外有时还要加上一些表示官职的官服。甲胄是军人作战时用于防护的装备(有时在一些重要典礼上也使用),如根据它的制造材料和作用来分类,应属于兵器一类。但因为甲胄是穿戴在军人身上的,直接影响军人的服饰造型,所以它又是军戎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点击下载(翻拍件,质量一般)



精选(G+图集部分,13.35M): http://bit.ly/19856QJ

全书(48.22M): http://bit.ly/19856QL






[via ]



via Tumblr http://yanghao.tumblr.com/post/52433047317

Сообщение из ленты +博談網: ...

Сообщение из ленты +博談網:

一个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生对中国教育的反思

http://bit.ly/11q1Lou

朋友的女儿在十多年前考上了麻省理工学院,当时在周围中国人圈子里轰动一时。毕业后她到硅谷发展,一边工作一边又修了个MBA学位,现在在一个世界顶级的 IT公司里工作,亲朋好友都觉得她很能干。每当华人家长当着她的面表示要让自家孩子以她为榜样时,她都露出哭笑不得的表情,一再说自己很普通,就是个高级 打工仔而已,千万不要向她学。



现在她自己的女儿也快到了上学的年龄,回来看望父母时,大家见到她就半开玩地问她,以后要把孩子培养进哪所常春藤大学,她却很坚决地摆手说:“我不培 养,她能上哪儿就上哪儿。”据她妈妈讲她真的不管孩子的学习,在家里什么也不教,也不送孩子去任何特长班,她妈一提起来就愁,说她对待自己孩子像是放羊一 样,极其不负责任。



有一次过节聚会,当大家的话题又转到孩子的教育上时,她讲了她自己对于子女教育的一些反思。



她说从小学到高中,无论在中国还是在美国,她的学业成绩排名都是全校第一,在麻省理工学院时她的学习成绩也是处于上游。但是工作以后,她是同学中最不 起眼的一个,属于在事业上没有什么成绩可言的人。毕业十年她去参加同学会,同学中有后来进了法学院当上大牌律师的,有从政已经是某个州众议员的,有在公司 做已经成了CEO的。有个同学毕业后就冒险加入一个才组建的小公司,公司后来上市,他坐拥原始股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如果觉得这个同学在财富上比较成功 的话,那么另外一个参加小公司的同学后来变成了公司合伙人,公司上市后他直接就进入千万富翁的行列。可是这个人还不算牛,有个同学自己创业自组公司,公司 上市后给卖掉了,又建了一个公司又卖掉,现在正在搞第三家公司,已是亿万富翁。



单纯从财富上看,他们这些打工的人在同学里不值一提。但是最潇洒的却不是上面那些“成功”人士,而是一个大学期间学习很好的男同学。他自从有了孩子, 就辞掉工作在家里做起了家庭主夫,因为他发现自己特别喜欢照顾孩子的感觉,喜欢相妻教子的生活方式,在孩子上学前他都不打算去上班了。他太太也做IT行 业,收入足够家庭开销,而太太不喜欢做家务,所以他们夫妇两人正好互补。这个同学还有个兴趣是旅游,他们全家一有空就满世界去玩,已到过七十多个国家,以 后打算把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都走走。同学里面属他没有压力最轻松自在,让生活节奏很紧张的上班一族们羡慕不已。



同学中有几个华裔孩子,父母来自中国的大陆、台湾、香港等地,这些同学都是规规矩矩的打工族,就职于大公司,说起彼此的工作都乏善可陈。



他们几个华裔孩子在校时学业优异,努力踏实,智力超群,可大学毕业以后,后续的事业发展却普遍不如美国同学。



反思自己的成长过程,她认为,我们的文化中对孩子的培养有误区。



在中国父母眼里,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上大学,没有把教育看成是一件为孩子的一生打基础的事儿,光以为把孩子送进了名牌大学父母就大功告成了。为了 达到这个目的,家长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还有和进名校相关的活动中,而子女教育的其他重要方面,很多不能被量化的方面被忽视了。比如,孩子 的自我认同感、自信心、冒险精神、不畏失败百折不挠的精神和勇气、享受生活的能力等,这些都是她和同学相比之后感觉自己所缺乏的。人的一生更像马拉松比 赛,一个人若想取得成功,性格的培养非常重要,超过了上名校。事业都是在大学以后建立的,名校的招牌在刚毕业的头一两年找工作时还有点用处,后来很快就会 被工作经历所取代。



因为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看重她的学习成绩,所以,她也把取得好成绩看得极重,不想看到父母失望不满的眼神。每次考试她都特别紧张,特别怕出错,这种 情形后来就发展成了谨小慎微的性格,做事求完美而缺乏冒险精神,没有安全感,就怕把事情搞砸了,有时明知搞砸了也没有多大关系,可是自己心理上就是接受不 了。



她举了一个自己的例子。刚毕业的时候,她曾到谷歌公司应聘,当时它成立时间不长,急需人才,公司创始人之一面试她,还和她一起吃了午饭,特别希望她能 留下来。可是硅谷的小公司多如牛毛,谁也不知道这家公司的命运如何,会大放异彩还是像成千上万新创业的公司一样倒闭?虽然她敏锐地感觉到了搜索领域的前 景,但是求稳的心态让她最终还是选择了另外一家已闯出名牌的大公司。她的同在硅谷工作的美国同学当时极力劝她选择谷歌,说如果以后这家公司不行了就再找工 作好了,实在不行她那么会读书还可以回学校读个硕士,有什么好怕的?可她就是没敢冒这个险。现在谷歌的成就有目共睹,如果她当初选择留下来,公司上市以后 她已变成了千万富翁。



她说实际上他们家现在的收入在工薪阶层里也算挺高的,但是她有了钱自己也不会花,搞点娱乐活动心里隐隐地就会有罪恶感,觉得只有工作才是正经事,其他 的都是浪费时间。这就是小时候形成的只有学习才是正经事的观念的后遗症。她没有什么兴趣爱好,作为一个人,她觉得自己的生活太单薄了、太谨小慎微了、太没 有色彩了,她绝对不要自己的孩子再像自己一样。



她说她就让孩子尽情地玩,孩子将来有兴趣有能力上名校就上,没有兴趣就不上,重要的是孩子要快乐、身心健康,对自己有自信、对生活有热情,将来他们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去。



【适逢高考,分享一篇有意思的旧文章】

http://bit.ly/11q1Lou






[via ]



via Tumblr http://yanghao.tumblr.com/post/5243304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