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3日星期二

...


如何看待爱迪生和特斯拉的直流交流电之争? - 知乎
“Steve Jobs 因而成为我们时代最伟大的商业主管,百年之后,我们一定还会记得他。历史会将他置于和爱迪生,福特并列的万神殿中。” -Walter Isaacson,《Steve Jobs》 如果我来讲Steve Jobs,我一定会讲讲当年这场爱迪生和Westinghouse 的大战。 爱迪生和Westinghouse 的电流之战,是两种商业模式的比拼,天才与体系的 …







[via ]



via Tumblr http://yanghao.tumblr.com/post/68886197562

2013年11月27日星期三

《权力的游戏》中的经济观念

《权力的游戏》中的经济观念



http://ift.tt/13FmlV7





译者zergback

[编者按:本文无剧透]











HBO的火剧《权力的游戏》这个周日结束了它的第三季,本季让该剧的爱好者为其迅速缩小的演员阵容而担心。该剧基于George R.R. Martin错综复杂的幻想系列丛书——《冰与火之歌》,为所有类型的评论提供了灵感。并且由于其复杂的、在道德上模棱两可的角色引来了众多的政治上和文学上的分析,同样的,在书中还能发现一些重要的经济观念。





马丁的故事涉及了各种各样的经济问题,从不具备任何经济体系到货币和公共财政。在另一篇文章中(以及访谈中),我们已经谈论过后者这些问题,解释过维斯特洛大陆的统治者们如何求助于这些解决公共财政问题的传统方法:征税,借款和通胀。





政治手段和经济手段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会谈论一下该系列中的一些其他的经济含义,尤其是关于社会秩序、和平合作、贸易和货币在社会组织中所扮演的角色。Franz Oppenheimer极好地区分了有组织的社会中的“政治手段”和“经济手段”。前者涉及财富的强制再分配;但财富归根结底是由经济手段创造的,包括:和平的生产、贸易和交换。(1926, pp. 24-27).





在《冰与火之歌》中,这些区别表现的很明显。举例来说,多斯拉克和铁种这两个差异巨大的民族,就是关于政治手段的明显的例子。这两个民族都是自己生产极少的产品或压根就不从事生产,而代之以强取和掠夺。一个完美的例证就是葛雷乔伊家族的箴言:强取胜于苦耕。其言外之意无疑是:铁群岛人只强取其他人苦耕的果实。葛雷乔伊的箴言是铁群岛非常恰当的描述,这在根本上是一种寄生性质的制度,生存依赖于对生产性民众的掠夺。





但是,政治手段和经济手段的区别也表现在更为细微的地方。显然,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利益是不同的,成功的标准也是不同的,甚至在王国的相对和平的区域也是如此,那里的治安仍然良好,剥削也并不是那么的显而易见。在丹尼莉丝·坦格利安与其伙伴乔拉·莫尔蒙爵士的谈话中,马丁揭露了事情的本质。丹尼莉丝认为她的家族曾经统治过的七大王国会起义拥护她哥哥对于铁王座的主张。她说道:“可老百姓们还是等着他。伊利里欧总督说他们正忙着缝制真龙旗帜,祈祷韦赛里斯早日率军渡海解放他们。”她得到的回答很简单,但是富有见地:





“老百姓祈祷的是风调雨顺、子女健康,以及永不结束的夏日。”乔拉爵士告诉她,“只要他们能安居乐业,王公贵族要怎么玩权力游戏都没关系。”他耸耸肩。“只是他们从来没能如愿。”





本质上就是一种抢劫的政治理念在《冰与火之歌》中很常见。在其他的章节中,戴佛斯·席渥斯回忆起他的朋友和水手同伴萨拉多·桑恩的职业生涯:“里斯人自己也走私,同时他也经商、放贷,还是个恶名昭彰的海盗,自诩为狭海亲王”,戴佛斯自己给出了一个结论:“海盗只要有钱有势,照样被捧为亲王。”





货币和社会





除了讨论政府的真髓外,冰火系列中还包括其他的经济概念。一个突出的例子是:叙事中对于货币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的理解。尤其是,故事的展开给出了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的简况,与不同文化对于经济活动和货币的认识紧密相关。





明显的例子是多斯拉克马王,游荡在东方大陆上松散的战斗部落。多斯拉克人从不贸易,他们最接近于和平的社会活动的是某种模糊的礼物互换制度。因此,他们不使用货币,他们的文化完全反映了这点。





缺乏一种间接交换的体系,使得他们不能发展资本货物,而只是依赖于重新分配战利品以维持生存。他们的游牧生活,使他们缺乏生产和贸易的能力(或意愿)。一个事实是,维斯多斯拉克城唯一的永久性建筑物是由外来的奴隶使用掠夺来的材料建造的。复杂社会的缺失,可以归因于他们拒绝发展经济活动,于是拒绝使用交换媒介。货币使得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创业决策成为可能,因此核算(缺失货币系统)的多斯拉克经济就像核算社会主义社会经济一样,根本不可能。





第二种经济发展模式的典型代表是野人,生活于长城之外,七大王国以北。他们没有中央集权式的政治领袖,并且自诩为“自由民”。经济没有七大王国发达,同样没有货币,但野人比多斯拉克人要先进。经济活动是存在的,在相对和平的集团之间存在以物易物形式的贸易。然而,由于经常与长城以南的民族发生战争,自由民无法从事持续性的商业活动、进行长期规划或者社会合作。被强制放逐于社会之外的他们仅能够在一个资源稀缺的环境中竭力维持生存,只能实现一种最小发展程度的经济。





第三种模式:铁种,诸如葛雷乔伊家族,就货币的使用而言,他们处于一种中间形态。他们对于征服的痴迷使得他们不重视商业和货币,使用货币被他们嘲笑为“付金币”。在他们的文化中,战士所穿戴的饰品或者想要的东西必须通过“付铁钱”得来;换句话说,一个人拥有的所有财物必须从自己杀死的敌人身上得来。尽管被强行的局部整合进七大王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中,铁种仍然努力维持他们以掠夺为基础的古老的生活方式。因此,货币仅在一个相当狭小的范围内被使用。





维斯特洛七大王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更高。七大王国的政治与封建社会相似,奉行“男人因战争、征服和至高无上的统治者慷慨的赠予而变得富有。因战败或者失去君主的青睐而落魄”(Mises, 2006, pp. 158)。不论你是否读过这本书,故事是相似的。面对为看起来似乎是永无止境的战争筹措资金的困难,财务大臣(相当于与财政部长的位置)发明了新的税种;但也仅仅维持了人民会支付的时间。统治者痛苦的意识到“王国中一半的领主不能区分课税和暴政,他们会立刻倒向离他们最近的篡夺者,只要能够少缴点铜币。”借贷也被王室所采用。然而,虽然这看似免费的午餐,然而代价其实是高昂的,绝非长久之计。在书中某处,瑟曦·兰尼斯特梦想创建自己的银行以作为资金的永久来源。最为孤注一掷的行为就是创造金钱了,历史上小指头大人就有使用货币磨损法的习惯。





尽管不像铁种那样穷兵黩武,但是维斯特洛各大家族之间频繁的战争还是周期性的破坏为贵族们所轻蔑的贱民们累积起来的财富。由于最近经常性的武装冲突,七大王国的大量人民艰难度日。比如,储蓄对于平民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有些,甚至连骑士和贵族都很难存下来什么东西。于是,看起来经济总是徘徊在资本积累的初级阶段,数千年来几乎都停留在同一水平,这也就不难理解了。工业看似兴旺,代表最高技术发展水平的是军事工业,这恰恰有害于和平和生产。兵器制造者和造船者被描述为从政治动乱中牟取暴利的人。





考虑到七大王国的中央集权统治,以及随之而来的寻租行为、权力代理关系,普遍存在的政府公然的穷奢极欲的行为也就不意外了。劳勃·拜拉席恩的首相比武大会仅仅奖金总额就高达“九万金龙”。此外,因为劳勃想要“大宴宾客”,除此之外财务大臣需要支付的还有“厨子,木匠,侍女,歌手,杂耍艺人,小丑”。御前会议迅速展开辩论——最后倒向了“破窗谬论”【注:小孩打破了窗户,将导致破窗人更换玻璃,从而推动经济发展,“破窗理论”是典型的“破坏创造财富”】——“王国就是因为这种事才兴盛”,“对上等阶级而言,这是求取荣耀的大好时机。至于穷苦老百姓嘛,也能因此暂时忘忧解愁。”相同的理由被用来为其它庞大的开支辩护,比如国王乔佛里的奢华婚礼。





《冰与火之歌》中经济发展程度最高的地方称为自由城邦。狭海对面的九个自由城邦“布拉佛斯则至少拥有二十座神庙、高塔和宫殿”,有维斯特洛的两倍大,因织锦、地毯、蕾丝、葡萄酒和香料贸易而闻名。自由城邦有四海为家的人,有通晓多种语言的人,也有盈利性质的贷款机构:“九个自由城邦各自都拥有自己的银行,有些拥有不止一家,它们争抢每一枚金币,就像狗抢骨头。”银行为外来者,尤其是七大王国的贵族提供经济援助,他们的声望使他们成为权力游戏的核心玩家:“每当有王公在铁银行拒绝还款,就会有新的王公不知从哪个角落冒出来,抢走他们的宝座。”





自由城邦不缺政治斗争的经验,曾付出巨大的代价赢得了自由。布拉佛斯,现今最年轻和最强大的城邦,由流亡的奴隶建立,自此力求在自由城邦中消灭奴隶制。





一些城邦在经济上领教过严厉的教训。瓦兰提斯是最古老和最大的自由城邦,在征服其他城邦的徒劳尝试中失去了它的财富。瓦兰提斯的统治者“在商人和放债者提倡贸易的时候偏爱刀剑。[…]经过一个世纪的战争,瓦兰提斯发现她自己残破了、破产了、人口也减少了”。直到放弃军事野心,重启和平的商业活动,才恢复繁荣。





最后,值得指出的是,《冰与火之歌》主要基于中世纪历史,那个时代见证了比书中更多的战争和经济破坏。不论是历史还是幻想,权力的游戏阻碍了健康的经济思想的传播,排除了好的经济政策。由于七大王国及其对权力的游戏的热衷,提到维斯特洛的和平和繁荣的时候,我们唯一能够确定的事情是:凛冬将至。



(来自EasyRSS)



译言精选-《权力的游戏》中的经济观念
从不具备任何经济体系到货币和公共财政,马丁的故事涉及了各种各样的经济问题。这篇文章讨论了该系列中的一些经济含义,包括社会秩序、和平合作、贸易和货币在社会组织中所扮演的角色。







[via ]



via Tumblr http://yanghao.tumblr.com/post/68337494340

2013年11月25日星期一

只要解决输入问题,安卓向桌面电脑挺进的步伐就迈了一大步

只要解决输入问题,安卓向桌面电脑挺进的步伐就迈了一大步







[via ]



via Tumblr http://yanghao.tumblr.com/post/68043356389

2013年11月19日星期二

...


数码与文玩 — 现代科技遇上传统文化
我们身边的数码设备越来越多,从笔电到平板、手机、相机,再到最近越来越热的穿戴设备,这些东西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们生活于一个浮躁的数字时代。人们为了这些新奇有趣的数码设备掏空腰包也乐此不疲,实际上,…







[via ]



via Tumblr http://yanghao.tumblr.com/post/67532119460

2013年11月18日星期一

快递的新模式,很有可能突破传统形式

快递的新模式,很有可能突破传统形式



如何看待顺丰速运开便利店? - 知乎
这个题目已经过去两年了,还是很有趣。@MJ勺子前辈已经系统地从宏观方面进行了说明,自邀自答来从微观角度看一下这个问题。 个人以为,这是物流业竞争压力不断攀升,以致于到产业链的末端所寻找的一种创新配送方式。顺丰对于便利店有过好几个尝试,主要目标有两个,减少成本,提升服务水平。 顺丰便利店的图如下, …







[via ]



via Tumblr http://yanghao.tumblr.com/post/67422241945

...


福布斯:为什么媒体对全会的最初解读如此离谱
习近平已经完全巩固了权力,而且正在迅速成为十多年来最有权力的中国领导人。这两个新领导机构表明,习近平拥有足够的影响力,在中国政治系统的最高层创建结构性解决方案,以克服部长层面或组织层面上的拖后腿问题。







[via ]



via Tumblr http://yanghao.tumblr.com/post/67422240215

...


水皮杂谈:六十条,条条是干货-水皮-搜狐博客
水皮杂谈:六十条,条条是干货







[via ]



via Tumblr http://yanghao.tumblr.com/post/67419351526

2013年11月3日星期日

...


柯文哲《生死的智慧》 - 阮一峰的网络日志
三天前,柯文哲医师在今年Ted Taipei的演讲《生死的智慧》,放上了Youtube。 这段短短18分钟的演讲,异常精彩,发人深思。我忍不住把它整理出来,希望更多的人看到。 ================================================= 生死的智慧. 演讲人:柯文哲. 时间地点:2013年9月28日/ 台北. 视频:Youtube / 优酷 / 土豆 …







[via ]



via Tumblr http://yanghao.tumblr.com/post/65976398113

2013年10月17日星期四

对人体怀敬畏之心

对人体怀敬畏之心



译言精选-我宁愿被解剖
死后捐献出来用于科研的完整遗体还不够多。为什么人们死后不愿用自己的死去帮助活着的人呢?







[via ]



via Tumblr http://yanghao.tumblr.com/post/64343568912

凄美的传说

凄美的传说



古人为何要用活人铸剑?_吴闲云_新浪博客
古人为何要用活人铸剑?_吴闲云_新浪博客,吴闲云,







[via ]



via Tumblr http://yanghao.tumblr.com/post/64343566385

2013年9月19日星期四

为什么对亲人容易发火?转的文

为什么对亲人容易发火?转的文



http://bit.ly/1dtzll0



心理导读:值得每一个人深思的问题:为什么对越亲的人越没耐心,越容易生气发火?



原因一:我们有时并没有意识到我们对亲人的期望过高。



相对亲人来说,我们往往对“别人”更有耐心,更不容易发火。因为我们假设“别人”是不了解我们的,要取得“别人”的了解和配合是需要充分沟通的。但面对家人,我们的耐心就很有限,因为我们认为家人应该是最了解最支持我们的。一般来说,确实是越亲近的人会越相互理解和支持。但其实家人并不能在所有的事情上都能点对点的和我们达成充分的理解,这是不现实的,我们自己也并不能够时时理解和支持亲人的需要和想法。但是一旦碰到什么事情不顺利,我们常常会想:“别人不理解我也就罢了,怎么你也不了解我呢?别人不懂得配合我支持我就罢了,怎么你也不懂得呢?”这样越想就会越生气。这都是因为我们对家人期望过高,而有时我们并没有意识到。







原因二:面对亲人的要求和期望,我们感受到的压力更大。



相对不相干的人来说,面对亲人提出的要求和期望,我们感受到的压力更大。这是因为我们心里更在乎他们,我们不希望他们不开心。所以当我们意识到亲人期望的时候,我们如果做不到就产生了让他不开心的风险。如果他不开心,我们也不会开心,这就好像在事情一开始发生时,就预订了结果。我们要奋不顾身的投入进去,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于是我们成功的愿望也更加迫切,由此产生的压力也更大。而且这些压力往往是一件一件事情渐渐增长慢慢积累的。单拿其中的某一件事情看,可能都不是那么要死要活的。但是当最后一根稻草压上去的时候,我们可能一下就爆发出来,这是压力的瞬间过度现象。但在家人看来,我们好像就是对当前的一件事情发火,这样家人就更加不理解我们的行为了。家人的不理解会让他们无法与我们更加深入的沟通,所以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反而越积越深,我们就越加频繁的爆发,恶性循环。







原因三:面对亲人,我们往往存在放肆性。



家庭中,特别是关系亲密的家人之间,是一个相对安全包容的环境。有些时候,我们在外面受了委屈或承受一些压力,没有办法发泄出来,只好到家中进行宣泄。这是我们对待家人的时候存在着放肆性,就像孩子面对母亲,这本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但令人担忧的是,往往这种宣泄是通过非秩序沟通实现的。在压力下的我们,往往忘记了怎么好好说话。我们在宣泄过程中对家人使用嘲讽、歪曲、夸大、贬低、晦暗等等的语言。最后我们的压力得到一定的释放,给家人却带来了伤害。如果家人对我们的伤害进行反弹,家庭的冲突就会愈演愈烈。良好的家庭氛围就毁在了我们的放肆性上。











原因四:面对亲人,我们有时会陷入单级思维。



单级思维就是我们在不考虑实际情况的状态下,为自己定下一个目标,并且不顾一切的要去实现,不实现就不罢休,死死的纠缠于这个目的,把自己陷入没实现就不能快乐的死巷子中走不出来。



单级思维使我们把自己的主观想法强加于自己或别人的身上。这种思维往往给我们自己和家人都带来极大的伤害。就比如,恋爱中一方会要求另一方说“我爱你!”另一方说,说什么呀,怪肉麻的。然后前者就拼命要后者说,然后自己就开始虚拟,他为什么就不能说声爱我呢?他是不是不爱我?最后越想越伤心,这就出现自伤现象了。严重的还可能向对方发脾气,闹矛盾,这就是他伤了。而可能事实是后者是非常爱他的,只是因为成长环境的原因,不喜欢这种表达爱的方式。





其实我们也许可以换个角度想一想,我们明明知道伴侣不喜欢这种表达,但我们还逼着他一定说这句话,让他做不喜欢做的事。那我们是不是真的爱他?如果我们真的爱他我们会尊重他的表达方式,而我们的这种行为其实恰恰证明了我们不够爱他!当然,反过来说,如果他足够爱你也会尊重你的表达方式,而互相尊重的前提是有足够的沟通。











改善方法:

和亲人沟通过程中,注意避免省略式沟通,如果遇到了郁闷的事情,把前因后果说出来,哪怕家人没有办法帮到忙,但是长远来看增加了家人之间的互相理解,自己的郁闷情绪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发送自 gReader Pro



为什么对亲人容易发火?转的文 - 禁爱庄园
心理导读:值得每一个人深思的问题:为什么对越亲的人越没耐心,越容易生气发火? 原因一:我们有时并没有意识到我们对亲人的期望过高。 相对亲人来说,我们往往对“别人”更有耐心,更不容易发火。因为我们假设“别人”是不了解我们的,要取得“别人”的了解和配合是需要充分沟通的。但面对家人,我们的耐心就很有







[via ]



via Tumblr http://yanghao.tumblr.com/post/61710977005

2013年9月8日星期日

...


「寿司之神」的故事:为了做出更好的寿司倾尽一生
寿司,这种冷静的食物,没有油烟滚滚的火热,没有铲勺叮当的嘈杂,极致简单,味道怎会如此有深度?大卫·贾柏(David Gelb)百思不解,于是就决定拍一部关于寿司的纪录电影。 米其林的三星餐厅,意味着此处的美味,值得你专程造访该国。数寄屋桥次郎是米其林三星餐厅中最独特的一个——位于东京银座一栋大厦的地下层, …







[via ]



via Tumblr http://yanghao.tumblr.com/post/60708505027

2013年9月6日星期五

学界经年争议,百亿市场潜行 中药注射剂,生死待重估

学界经年争议,百亿市场潜行 中药注射剂,生死待重估



http://bit.ly/17WSlc3



南方周末 - 学界经年争议,百亿市场潜行 中药注射剂,生死待重估
中国每年大约有4亿人次使用中药注射剂,其中,基层医疗机构使用最为广泛,也是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重灾区。对于曾被认为是中药现代化标志的中药注射剂,业界一直存在“全面禁用”和“大力发展”两种截然相反的声音。2009年监管层启动的再评价行动,尚无时间表,亦难料结论。







[via ]



via Tumblr http://yanghao.tumblr.com/post/60489017190

不要做中国人的孩子 | 简书

不要做中国人的孩子 | 简书



http://bit.ly/1e0ItBa



不要做中国人的孩子 | 简书
简书是一款属于写作者的笔记本, 我们致力于提供一个简洁而优雅的环境让你专注于书写。







[via ]



via Tumblr http://yanghao.tumblr.com/post/60486829483

2013年8月30日星期五

《美国真相》:医疗内幕

《美国真相》:医疗内幕

http://bit.ly/15pH3Gc



《美国真相》:医疗内幕_闲在居士_新浪博客
《美国真相》:医疗内幕_闲在居士_新浪博客,闲在居士,







[via ]



via Tumblr http://yanghao.tumblr.com/post/59770254795

象朱镕基那样关心民生关心股市——兼谈本周股市

象朱镕基那样关心民生关心股市——兼谈本周股市

http://bit.ly/15lxhvC



象朱镕基那样关心民生关心股市——兼谈本周股市-谢百三-搜狐博客
象朱镕基那样关心民生关心股市——兼谈本周股市







[via ]



via Tumblr http://yanghao.tumblr.com/post/59767903431

2013年8月24日星期六

人类的心理行为模式----《影响力》笔记

人类的心理行为模式——《影响力》笔记



http://bit.ly/1d9bUk5



网上流传一份查理·芒格(Charlie Thomas Munger)的推荐书单。其中有一本心理学著作《影响力》,芒格是这么说的:



“这本了不起的书,解释了我们如何被他人操控,可别犹豫把它推荐给你的朋友。”



据说,芒格特别喜欢这本书,还向它的作者罗伯特·西奥迪尼(Robert B.Cialdini)赠送了一股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价值10万美元)。



因为芒格的推荐,我就去读了这本书。它主要介绍了6种人类的心理行为模式,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特别具有说服力,在不知不觉之中就能影响他人。

我的总体印象是,这是一本有意思的书,也是一本有用的书。读完以后,一方面可以学会一些说服他人的技巧,另一方面可以减少一些被他人影响的风险。

但是,它也有很大的缺点,最大的问题就是太啰嗦。书里的6种心理行为模式,其实都很简单,几句话就能说清楚,但是作者写了300多页,冗长拖拉,条理不清,读起来很累。更糟糕的是,为了拉长篇幅,它对一些很简单的心理现象,做了过度解释,令人感觉非常牵强。

举例来说,书里有一条结论是:



“与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得到的那些东西相比,人们更加珍惜那些来之不易的东西。”



这本来是很自然的事情,甚至都不用解释:”来之不易”就意味着”获取成本”较高,属于贵重的东西,当然会被珍惜。可是,作者用了整整八页解释这句话,还举了一些我认为很不恰当、甚至是错误的例子。



“当学生们要经历肉体痛苦才能加入一个团体时,他们对这个团体的评价往往会更高。一个女学生在加入时遭到电击的次数越多。她就越会让自己相信,这个团体的成员都非常聪明有趣,举办的活动也非常有吸引力。”



为了让新成员珍惜成员资格,而必须对她在加入时进行多次电击。这种行为不仅变态,而且在逻辑上有漏洞,因为最后招进来的只能是那些喜欢被电击的人,这样的人聚在一起,当然会有认同感!

这样的段落在书中还有很多。所以,我对这本书的评价就是:闪光点与缺陷都很明显,写作风格糟糕。



下面,我摘录书中提到的一些心理学实验,这是全书最有意思的部分。

第一章 心理影响

实验1:插队

一个心理学家跑到图书馆,请排队等候复印的人帮她一个小忙。

“对不起,我有5页纸要复印,能不能让我先复印呢?”当她这样说时,60%的人答应了。

然后,她换了一种说法:”对不起,能不能让我先复印呢?因为我要复印几页纸。”她只多加了两个字”因为”,但同意的人居然增加到了93%。

虽然心理学家早就知道,当我们请别人帮忙时,如果能够讲出一个理由,得到帮助的可能性就更大。但是这个实验证明,只是听到”因为”两个字,人们就会认为她是有理由的,从而给予帮助。这证明了人类存在心理定势,会不自觉地受到影响。

第二章 互惠(Reciprocity)

实验2:捐款信

美国伤残军人协会每年发出很多募捐信,经过统计,18%的收信人会捐款。

有一年,该协会主动在信中放了一个小礼物(比如背面涂了不干胶的标签),结果捐款率几乎翻了一倍,35%的收信人捐款了。

这说明人们存在”互惠心理”,接受别人的礼物后会有一种负债感,觉得自己应该回报。所以,先给予别人一点小恩小惠,然后再提出请求,将会大大提高对方答应请求的可能性。

实验3:陪同参观

心理学家来到大学校园,询问大学生们是否愿意陪一群少年犯去参观动物园,只有17%学生表示愿意。

心理学家换了一种说法,先问你是否愿意每周为少年犯提供2小时的咨询服务,至少坚持两年?所有人都表示不愿意。心理学家又问,那么你是否愿意陪他们去参观一次动物园呢?这一次,50%的学生表示愿意。

可以看到,让对方先拒绝一个更大的请求,会使得另一个较小的请求被接受的可能性上升三倍。心理学的解释是,人们不喜欢有负债感,当你拒绝对方的时候就会形成潜在的负债感,即使你实际上没有欠对方任何东西。为了做到不亏欠,人们往往会同意第二个较小的请求。另一方面,这里还涉及心理学的对比原理,因为两个请求形成对比,使得第二个请求看上去不那么过份,所以更有可能得到同意。

这种情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如果你要向别人推销,就要先展示质次价高的商品;如果你要向别人借钱,就要先开口借一个很高的金额。这样会增加第二个请求被接受的可能性。

第三章 承诺和一致(Commitment and Consistency)

实验4:看管物品

心理学家在海滩上随便找一个人作为实验对象,在离他1米的地方,放下浴巾,很放松地躺在上面,听着便携式收音机传出来的音乐。几分钟之后,心理学家从浴巾上爬起来,向大海走去。

过了一会,一个假扮的小偷来了,拿起收音机就走。通常情况下,实验对象都不愿冒险去阻拦那个小偷。在20次的实验中,只有4个人挺身而出。

心理学家改变做法,在下海游泳时,口头请求实验对象帮忙照看一下东西,所有实验对象都答应了。当小偷再来拿收音机时,20个实验对象中有19个人挺身而出。他们追赶着小偷,叫他停下来,要求他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解释,而且大多数人都会冲上去拉住他,或者干脆把收音机从他手里夺过来。

这是因为人们希望能够遵守承诺。人们在心理上有一种要与过去的所作所为保持一致的愿望。一旦做出了某个决定,或选择了某种立场,就有一种压力要与它保持一致,证明之前所做的决策。

实验5:公益广告牌

心理学家假扮成义工,在加州的一个居民区内,挨家挨户地向居民们提出请求,希望允许在社区草地上树立一块超大的公益广告牌。

为了让居民了解广告牌竖起来之后的样子,他们展示了一张照片:一栋漂亮的房子几乎被广告牌遮得严严实实,广告牌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几个字”小心驾驶”。83%的居民理所当然地拒绝了这个要求。

心理学家又换了一个社区,先向居民询问,是否同意树立一块宣传安全驾驶的小牌子。这个请求不算什么,几乎所有人都答应了。两个星期后,心理学家拿着同一张大广告牌的照片,再来征求居民同意,这次只有24%的居民拒绝这个要求。

人们之所以对同一张广告牌,产生不同的态度。原因就是一旦人们之前同意了某个请求,后面的态度就会发生改变,他会答应陌生人的请求,努力与自己过去的承诺保持一致。

一般来说,当一个人公开选择了某种立场之后,马上就产生一种维持这个立场的压力,因为他想在别人眼里显得前后一致。而且,知道你的立场的人越多,你就越不愿意去改变它。所以,让对方信守承诺的最好方法,就是让他把承诺写下来,再尽量多地向他人展示。

第四章 社会认同(Social Proof)

实验6:怕狗的小朋友

心理学家挑选了一些怕狗的幼儿园小朋友,让他们每天花20分钟观看一个小男孩高兴地与狗玩耍。结果,这一做法使得怕狗的儿童发生了明显变化。

仅仅在4天之后,就有67%的儿童愿意钻进圈着小狗的围栏里,与小狗玩耍。而且当其他人离开后,他们仍旧待在那里,亲热地拍打或抚摸小狗。

这说明周围人的做法对我们决定自己的行动,具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实验7:旁观者

心理学家让一个纽约大学的学生,在马路上假装癫痫病发作。

当只有一个旁观者在场的时候, 85%的情况他会选择去帮助发病的大学生。当有5个旁观者在场的时候,大学生得到帮助的概率只有31%。

既然绝大部分单独经过的人,都会伸出援手,我们就很难说这是一个”冷漠的社会”。但是,与一般的看法相反,旁观者越多,实际上得到帮助的可能性反而变小了,这是为什么?



心理学家认为,原因至少有两个。第一个原因是,当有多个旁观者时,每个人的责任感都会下降,”也许其他人会帮忙的,也许有人已经这样做了。”结果,没有一个人帮忙。第二个原因是,每个人看到其他人都没有行动,就认为既然大家都不担心,说明一切正常。而且,我们都不喜欢在别人面前显得慌乱。

重要的是认识到,旁观者没有采取行动并不是因为冷漠无情或缺乏善意,而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是否有紧急事件发生,也不知道自己是否有责任去采取行动。如果他们明确地知道自己负有责任,他们的反应是非常迅速的。

当你遇到危险,正确的做法是从人群中挑出一个人来,盯着他,指着他,直接对他说:”你,穿蓝夹克的先生,我需要帮助,请叫一辆救护车来。”通过这么简单的一句话,你可以让周围的人了解你的处境、明确他们的责任、消除所有可能妨碍或延误救助的不确定性。

第五章 喜好(Liking)

实验8:足球队的称呼

在期末考试结束以后,心理学家对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学生做电话调查,询问他们该校足球队上一场比赛的输赢。

如果上一场比赛输了,只有17%的学生会说”我们的球队”;如果上一场比赛赢了,用到”我们”这个词的学生就会增加到41%。

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人们对与自己相似的人会产生好感。因为没人喜欢当失败者,所以人们更愿意与失败者保持距离或差异。

第六章 权威(Authority)

实验9:估计身高

心理学家将一位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的访问者,依次介绍给澳大利亚某所大学五个班级的学生。但在每一个班上介绍他时,他的身份都不相同。

在第一个班上,他被介绍为学生;在第二个班上,他被介绍为实验员;在第三个班上,他被介绍为讲师;在第四个班上,他被介绍为高级讲师;而在第五个班上,他被介绍为教授。

当他离开之后,心理学家要学生们估计那位访问者的身高。结果发现,随着地位每一次升高,学生们估计的身高平均会增加1.5厘米。所以,当访问者是”教授”时比他是”学生”时,身高要高出6厘米。

这说明头衔对人们有很大的影响力,一个人的头衔越显赫,人们对这个人的身高就估计得越高。这反映了人们仰视权威的心理。

实验10:闯红灯

心理学家让一名31岁的男子在好几个不同的地方,闯红灯横穿马路。

有一半时间,他穿着一套烫得很平整的高级西服,系着领带;而另一半时间,他穿着普通的工作服。后一种情况时,并没有多少人跟着他一起闯红灯;而前一种情况时,跟着他的人简直是成群结队。

这说明,人们很容易从服装去判断权威。如果对方穿着一套权威的衣服,大多数人会选择服从。

实验11:按喇叭

心理学家在旧金山的繁忙路口做了一项调查。

当绿灯亮起的时候,如果前面停着一辆普通的经济型轿车,久久不开,几乎后面所有的司机都按了喇叭,而且大多数人按了不止一次。但是,如果前面停的是一辆豪华的高级轿车,只有50%的司机会按喇叭,其他人老老实实在后面等着,直到它开动为止。

这说明,人们会从车辆判断车主的地位,尊敬拥有名车的人。

第七章 稀缺(Scarcity)

实验12:品尝拼干

心理学家让一些消费者品尝同样的饼干。

有一半人的罐子里有10块饼干,而另一半人的罐子里只有2块饼干。结果可想而知,后一半人对饼干的评价更高。

这说明人们对稀缺的东西,会做出更高的评价。因此,与其告诉人们将会得到什么,不如告诉他们将会失去什么,这样更容易对他人产生影响。

(完)文档信息



版权声明:自由转载-非商用-非衍生-保持署名 | Creative Commons BY-NC-ND 3.0

原文网址: http://bit.ly/1d9bUk5

最后修改时间:2013年8月24日 15:53

付费支持: |

[广告] 优衫(Ushan)是国内顶尖的定制西服店,常年为众多政商名流、影视明星、跨国高管定制衬衫与西服。以工艺精良、用料考究、版型出色、性价比高等特点广受各界好评。



发送自 gReader Pro



人类的心理行为模式——《影响力》笔记 - 阮一峰的网络日志
据说,芒格特别喜欢这本书,还向它的作者罗伯特·西奥迪尼(Robert B.Cialdini)赠送了一股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价值10万美元)。 因为芒格的推荐,我就去读了这本书。它主要介绍了6种人类的心理行为模式,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特别具有说服力,在不知不觉之中就能影响他人。 我的总体印象是,这是一本有意思的书, …







[via ]



via Tumblr http://yanghao.tumblr.com/post/59184270393

蛇咬伤百发百中的民间神方

蛇咬伤百发百中的民间神方



http://bit.ly/17ak6eX









作者:云游导师







看到今日卫视播一女孩被毒蛇咬伤,到处寻找救命血清,因耽搁太久而生命不再。。。。



为什么中医数千年积累的大量临床宝贵经验都不能服务于社会,得不到重视,看着伤者离去,无限心酸,无限无奈。。。。















特转发民间蛇咬伤百发百中两方如下:



发送自 gReader Pro



蛇咬伤百发百中的民间神方_闲在居士_新浪博客
蛇咬伤百发百中的民间神方_闲在居士_新浪博客,闲在居士,







[via ]



via Tumblr http://yanghao.tumblr.com/post/59184269636

日本人写的中国饮食安全现状 让国人看了汗颜!

日本人写的中国饮食安全现状 让国人看了汗颜!



http://bit.ly/1dC2IT7







发送自 gReader Pro







[via ]



via Tumblr http://yanghao.tumblr.com/post/59183737961

2013年8月23日星期五

感动,伟大的妈妈。这个富人也不错。

Сообщение из ленты +邓华:

纽约有一个单亲母亲,白天在富人家里做女佣,晚上回家与四岁的儿子相依为命。主人知道了女佣的情况后,给她和孩子腾出个房间,说,把孩子接来吧,今后你们吃住都在我家里,一切免费,不扣你的一分钱薪水。   

女佣道了谢,说算了,不麻烦你们了,主人没再坚持,这个事就过去了。其实女佣有自己的担心,主人家的大房子里,光洗手间就十几个,最小的洗手间,也比她家的房子大,她不知道在贫穷与富有的巨大落差前,对一个四岁的孩子将会产生什么影响。   

有一天,主人要在家里请客,要请好多好多人,人手明显的不够了。主人与女佣商量说,今天您能不能晚点回家,我这里缺人手,现找来不及,只好麻烦您了。   女佣说,行啊,就是有点担心我的儿子,他晚上见不到我会害怕的。主人说,这好办,您现在就去把他接过来,晚饭在我这里吃,和客人一起吃就行了。

女佣把儿子接过来时,客人正陆续抵达,她没领儿子从正门进来,走的侧门,然后把他藏在一间主人不大光顾的洗手间里。   

她从主人厨房里拿来一个盘子,从自己口袋里掏出香肠和面包,这是她在回家路上特意给儿子买的。   

孩子从来没见过这么气派和华丽无比的房间,他不认识抽水马桶,不认识大理石洗漱台上摆放的那些色彩斑斓、晶莹剔透的瓶瓶罐罐,屋里好闻的气味让他幸福到简直要晕倒了。女佣告诉儿子说,妈妈带你来参加宴会,你是小孩,不能和大人一起吃,这是宴会主人特意为你准备的单间。   

孩子想把餐盘放到洗漱台上,但他个头太矮,有点够不着,只好放到了马桶盖上,他坐在漂亮瓷砖铺就的地面上,一边唱歌,一边吃着这些平时很难吃到的美味佳肴。   

很快,在富丽堂皇的宴会大厅里,主人没发现孩子的身影,就去问女佣。女佣支支唔唔的说,我一直在忙着,没时间照看他,也许,或许,可能,他是在外面的草坪上自己玩吧。   

主人似乎明白了什么,他离开宴会大厅,把整幢房子的所有房间都找遍了,最后在一个位于角落的洗手间里,找到了孩子。   

主人问:你怎么能在这里吃东西呀,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孩子答:我妈妈说,这是宴会主人特意为我准备的单间,今天的香肠太好吃了,我好久好久没吃过了,对了,你是谁呀,这么好吃的香肠我可不能一个人吃,你愿意陪我在这里吃这些美味吗?   主人强忍泪水点了点头,用最灿烂的笑容面对着孩子,他已经不需要再问什么了。此刻,他想起了当初随父母来纽约的经历,那时他们也很贫寒,也经历过十分艰辛的时期。   

回到宴会大厅,主人对客人们说:很抱歉了朋友们,我现在必须得去陪一位特殊的客人,请大家慢慢享用吧,我不能和你们共进晚餐了。说完,他装了满满两大盘子孩子最爱吃的佳肴,端到洗手间里,他模仿孩子的样子,也把餐盘放到马桶盖上,也坐在地上,然后对孩子说,这么好的一个单间和美食,你一个人独享就可惜了,来来来,让我们一起吃晚餐。   主人和孩子一边吃着东西一边唱歌,也聊了很多话题,他让这个四岁的孩子坚信,他的母亲是世界上最勤劳、最伟大的母亲,你不但应该为她感到骄傲, 长大以后还要为她做些事情,而孩子直到现在也不知道他的母亲仅仅是佣人。    客人们发现主人端走两大盘子食物后,再也没回来,觉得蹊跷,也去寻找,当他们看到情同父子的两个人坐在地上,围着马桶盖吃东西的场面,被深深震撼了。这些被称为上层人士或社会精英的人们,端着酒杯和美味纷纷赶过来,很快把洗手间挤满了,大家给孩子唱了好多好听的歌曲,表达了太多美好的祝愿,这些都让这个孩子确信,他的母亲是最令人尊敬的母亲,而他,则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很多年后,这个孩子长大成人,他不但拥有了自己的事业,也买下了拥有几间洗手间的大房子,进入到上流社会。每年,他以匿名方式捐了很多钱给穷人,但从不举行捐赠仪式或接受采访,他对始终不理解的朋友们说,我永远忘不了在很多年前的某一天,有一位富人和太多的富人,用他们的诚恳与良知,维护了一个四岁孩子的尊严。      

为你做牛做马的女人就是妈,你怎能不爱她?

3岁时:妈咪,我爱你。   

10岁时:妈,随便啦。    

16岁时:我妈真的很烦。   

18岁时:想要离开这个家。 

25岁:妈,你当时是对的。 

30岁时:我想要去我妈家。

50岁:我不想要失去我妈。

70岁:只要我妈还能在这,我愿意为了我妈放弃一切。

对于妈妈,我们说的话最多的是:“妈,我衣服在哪?”“妈,咱们晚饭吃什么?”“妈,我能出去么?”“妈,我饿了。”  

而对于爸爸,说的最多的话是:“爸,我妈在哪?”     

我们都有一个好妈妈,请为妈妈转发。

每过一年妈妈头上的白发也比去年要多了,希望妈妈快乐生活,身体健康!

我们只有一个妈,怎能不爱她!






[via ]



via Tumblr http://yanghao.tumblr.com/post/59091621872

2013年8月19日星期一

用最浅显的话,向金融小白解释光大是怎么震撼中国股市的(分享自 @知乎日报)

用最浅显的话,向金融小白解释光大是怎么震撼中国股市的(分享自 @知乎日报) http://bit.ly/13Am3lN







[via ]



via Tumblr http://yanghao.tumblr.com/post/58725364581

2013年8月16日星期五

弱关系起关键作用,有一定道理。

弱关系起关键作用,有一定道理。



近亲不如远邻:最关键的人脉是不熟的朋友
编者注:这是2012年一篇来自果壳网(guokr.com)的文章,在这七夕之际,重温一下。 俗话说“社会关系就是生产力”。人脉在现代社会尤为重要。不管你喜不喜欢,有时候总要依赖各种关系才能把事办成,求人未必可耻,孤独未必光荣,“关 系”,是个正常的现象。也许在很多人眼中,建立有价值人脉的关键是寻求一种比较亲密的关系,比如“一起同过窗一起扛过枪”,但社会学家们却恰恰不这么认 为。







[via ]



via Tumblr http://yanghao.tumblr.com/post/58465270933

2013年8月2日星期五

Сообщение из ленты +Jacky...

Сообщение из ленты +Jacky QIN:

6月份的快递企业的投诉率刚刚出来。国内快递的行情,多的不说,自己看,择优而选。






[via ]



via Tumblr http://yanghao.tumblr.com/post/57225375286

2013年8月1日星期四

收藏了


人类学经典著作 via douban

转到这里存个底儿~



20世纪西方人类学主要著作



第一阶段:1902~1945年



《巫术的一般理论》(1902) 马塞尔•莫斯 著 1



A General Theory of Magic by Marcel Mauss



《土著如何思考》(1910) 吕西安•列维-布留尔 著 11



How Natives Think by Lucien Lévy-Bruhl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1912) 爱弥尔•涂尔干 著 18



The Elementary Forms of the Religious Life by Emile Durkheim



《古代中国的节庆与歌谣》(1919) 马歇尔•葛兰言 著 29



Fetes et Chansons Anciennes de la Chine by Marcel Granet



《西太平洋的航海者》(1922) 布劳尼斯娄•马林诺夫斯基 著 39



Arogonauts of the Western Pacific by Bronislaw Malinowski



《安达曼岛人》(1922) 阿尔福雷德•拉德克利夫-布朗 著 47



The Andaman Islanders by Alfred Radcliffe-Brown



《人与文化》(1923) 克拉克•威斯勒 著 53



Man and Culture by Clark Wissler



《礼物》(1925) 马塞尔•莫斯 著 61



The Gift by Marcel Mauss



《两性社会学》(1927) 布劳尼斯娄•马林诺夫斯基 著 70



Sex and Repression in Savage Society by Bronislaw Malinowski



《人类学与现代生活》(1928) 弗朗兹•博厄斯 著 79



Anthropology and Modern Life by Franz Boas



《萨摩亚人的成年》(1928) 玛格丽特•米德 著 87



Coming of Age in Samoa by Margaret Mead



《人类史》(1931) 格拉弗顿•埃利奥特•史密斯 著 94



Human History by Grafton Elliot Smith



《文化模式》(1934) 鲁思•本尼迪克特 著 102



Patterns of Culture by Ruth Benedict



《阿赞德人的巫术、神谕和魔法》(1937) 爱德华•埃文思-普里查德 著 112



Witchcraft,Oracles and Magic among the Azande by E.E.Evans-Pritchard



《文化论》(1940) 布劳尼斯娄•马林诺夫斯基 著 128



The Scientific Theory of Culture by Bronislaw Malinowski



《努尔人》(1940) 爱德华•埃文思-普里查德 著 133



The Nuer by E.E.Evans-Pritchard



《大转型》(1944) 卡尔•波兰尼 著 138



The Great Transformation by Karl Polanyi



《亲属制度的基本结构》(1945) 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 著 151



The Elementary Structures of Kinship by Claude Lévi-Strauss



(豆瓣无)《自由与文明》(1947) 布劳尼斯娄•马林诺夫斯基 著 157



Freedom and Civilization by Bronislaw Malinowski



第二阶段:1949~1973年



《文化的科学》(1949) 莱斯利•怀特 著 164



The Science of Culture by Leslie White



《原始社会的结构与功能》(1952) 阿尔福雷德•拉德克利夫-布朗 著 174



Stucture and Function in Primitive Society by Alfred Radcliffe-Brown



《上缅甸诸政治体制》(1954) 埃德蒙•利奇 著 180



Political Systems of Highland Burma by Edmund Leach



《原始人的法》(1954) 亚当森•霍贝尔 著 191



The Law of Primitive Man by E. Adamson Hoebel



《文化树》(1955) 拉尔夫•林顿 著 199



The Tree of Culture by Ralph Linton



《忧郁的热带》(1955) 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 著 207



Tristes Tropiques by Claude Lévi-Strauss



《东非酋长》(1956) 奥德丽•艾•理查兹 著 215



East African Chiefs by Audrey I. Richards



《结构人类学》(1958,1973) 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 著 230



Structual Anthropology by Claude Lévi-Strauss



《社会人类学》(1962) 爱德华•埃文思-普里查德 著 236



Social Anthropology and Other Essays by E. E. Evans-Pritchard



《野性的思维》(1962) 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 著 243



The Savage Mind by Claude Lévi-Strauss



《部落社会的政治、法律与仪式》(1965) 马克斯•格拉克曼 著 252



Politics, Law and Ritual in Tribal Society by Max Gluckman



《等级人》(1966) 路易•杜蒙 著 261



Homo Hierarchicus by Louis Dumont



《洁净与危险》(1966) 玛丽•道格拉斯 著 268



Purity and Danger by Mary Douglas



(豆瓣无)《号角即将吹响》(1968) 彼得•沃斯利 著 277



The Trumpet Shall Sound by Peter Worsley



《仪式过程》(1969) 维克多•特纳 著 286



The Ritual Process by Victor Turner



《自然象征》(1970) 玛丽•道格拉斯 著 294



Natural Symbols by Mary Douglas



《文化的解释》(1973) 克利福德•格尔兹 著 299



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s by Clifford Geertz



第三阶段:1976~1996年



《文化与实践理性》(1976) 马歇尔•萨林斯 著 308



Culture and Practical Reason by Marshall Sahlins



《嫉妒的制陶女》(1978) 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 著 316



The Jealous Potter by Claude Lévi-Strauss



《南美洲的魔鬼与商品拜物教》(1980) 迈克•陶西格 著 326



The Devil and Commodity Fetishism in South America by Michael Taussig



《历史的隐喻与神话的现实》(1981) 马歇尔•萨林斯 著 338



Historical Metaphors and Mythical Realities by Marshall Sahlins



《尼加拉》(1982) 克利福德•格尔兹 著 345



Negara by Clifford Geertz



《欧洲与没有历史的人民》(1982) 埃里克•沃尔夫 著 352



Europe and the People Without History by Eric Wolf



《想象的共同体》(1983)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 著 361



Imagined Communities by Benedict Anderson



《地方性知识》(1983) 克利福德•格尔兹 著 368



Local Knowledge by Clifford Geertz



《时间与他者》(1983) 约翰内斯•费边 著 374



Time and the Other by Johannes Fabian



《论个体主义》(1983) 路易•杜蒙 著 382



Essays on Individualism by Louis Dumont



(豆瓣无)《亲属制度研究批判》(1984) 大卫•施奈德 著 388



A Critique of the Study of Kinship by David Schneider



《物的社会生命》(1986) 阿尔君•阿帕杜莱 主编 393



The Social Life of Things ed. Arjun Appadurai



(豆瓣无)《从祝福到暴力》(1986) 莫里斯•布洛克 著 404



From Blessing to Violence by Maurice Bloch



《制度如何思考》(1986) 玛丽•道格拉斯 著 414



How Institutions Think by Mary Douglas



《形成中的宇宙观》(1987) 弗雷德里克•巴斯 著 420



Cosmologies in the Making by Fredrik Barth



(豆瓣无)《人民的传说,国家的神话》(1988) 布鲁斯•卡培法勒 著 437



Legends of People,Myths of State by Bruce Kapferer



(豆瓣无)《礼物的性别》(1988) 玛丽琳•斯特雷森 著 446



The Gender of the Gifts by Marilyn Strathern



《作品与生活》(1988) 克利福德•格尔兹 著 454



Works and Lives by Clifford Geertz



《恶的人类学》(1989) 大卫•帕金 主编 470



The Anthropology of Evil ed. David Parkin



《穿越时间的文化》(1990) 大贯惠美子 主编 475



Culture through Time ed. Emiko Ohnuki-Tierney



《殖民情景》(1991) 乔治•斯托金 主编 486



Colonial Situations ed. George Stocking



《甜蜜的悲哀》(1996) 马歇尔•萨林斯 著 498



The Sadness of Sweetness by Marshall Sahlins



人类学经典导读目录



人类学经典导读第一篇



 第一部分 人物与理论



  摩尔根和他的《古代社会》/L.A怀特(Leslie A.White) 著



  高延等欧洲人类学家对汉人社会的研究/施舟人(Kristofer Schipper) 著



  涂尔干及其学术遗产/张海洋陈韦帆著



  马林诺夫斯基及其文化功能论/黄剑波著



  博厄斯的文化相对观/林开世著



  米德与心理人类学的成长/潘守永雷亮中 著



  列维一斯特劳斯及其结构主义/刘源 著



  莫斯关于交换与社会的象征起源/黄应贵著



  埃文斯一普里查德的人文主义人类学/蒋斌著



  怀特重建文化进化论/刘华芹 著一



  马文·哈里斯:文化唯物主义/雷亮中黄剑波著



  格尔兹的解释人类学/潘英海著



 第二部分 经济、生态与物质文化



  经济人类学的主题/理查德·威尔克(Ricllard R.Wilk) 著



  麦当劳在香港——消费主义、餐饮习惯变化和新儿童文化的崛起/华生(J.Watson) 著



  祭祖之猪——一个新几内亚民族生态中的仪式/罗伊·A·拉帕波特(Roy A.Rappaport) 著



  博物馆人类学的理论要义/弗罗拉·E·S·卡普兰(Flora E.S.Kaplan) 著



 第三部分 语言与文化沟通



  交际民族志及话语分析/约翰·J·甘柏兹(John J.Gumperz) 著



  从文化角度看男女性别误读/D.马尔茨(D.Maltz) R博克(R.Borker) 著



  日本人的模糊表达解读/李朝辉著·



 第四部分 田野工作



  从参与观察到观察参与/芭芭拉·特德洛克(Barbara Tedlock) 著



  人类学研究的种种困惑/郝瑞(Stevan Harrell) 著



  同一场景下的两种定性研究方法——以中国四川“板板茶”的调查个案为例/刘谦著



  何处是田野?/黄剑波著



 第五部分 性、婚姻与家庭



  中国海南美孚黎族社区儿童性别偏好/雷伟立(William Lavely) 李建克李江虹著



  维多利亚时代的构想/简·F·柯利尔(Jane F.Collier) 著



  细读《金翼》/[日]柳田国男 平野义太郎 川岛武宜 仁井田隆鹤见和子 著



  台湾家庭企业的文化诠释/林舟(Joseph Basco) 著



 第六部分 族群、政治与宗教



  族群与边界/弗里德里克·巴思(Fredrik Barth) 著



  文化、差异与认同/亚当·库珀(AdalTI Kuper·) 著



  国家与地方社会关系的一种解说——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导读/兰林友著



  扣国宗教的社会学范式



  一杨庆垄眼中的中国社会宗教/金耀基范丽珠著



  台湾民间宗教的现代趋势/李亦园著



  维克多·特纳与恩丹布的神秘仪式——《仪式过程——结构与反结构》导读/徐鲁亚著



人类学经典导读第二篇



 第一部分 教育与历史



  人类学的教育研究/J.U奥格布(J.U.Ogbu) 著



  人类学与中国教育的进程——文化连续性、文化对比和文人角色/庄孔韶著



  个体与群体——美国民间意识形态研究/杰弗里·舒茨(Jeffrey shultz) 著-



  坚雅《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导读/陈桥驿诺顿·金斯伯格(Norton Ginsburg) 秋山元秀著



  社会等级与文化多元性——对施坚雅中国农民文化观的批评/武雅士(Arthur Wolf) 著



  高延及其对婆罗洲公司的研究/袁冰凌著



 第二部分 医学、公共卫生与文化



  艾滋病研究中的性、文化与权力/理查德·帕克(Riclaarcl Parker) 著



  文化与抑郁/阿瑟·克兰曼(Arthur Kleinman) 著



  泰坦尼克定律:中国艾滋病风险分析/景军著



  中国艾滋病防治和人类学整体论原则的实践/庄孔韶著.



 第三部分 民族志撰写与文化重构



  《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民族志文本解析/徐鲁亚 著



  后现代主义民族志的宣言——《写文化:民族志的诗学与政治学》导读/徐鲁亚著



  从圣菲引出的路:写文化之后的十年——《写文化之后:当代人类学的认识论和实践》导读/徐鲁亚 著



  文化象征的记忆/景军(Jing Jun) 著



 第四部分 影视表现



  民族志电影:技术、实践和人类学理论/保罗·休利(Paul Hewly)著



  《人类学和摄影(1860—1920)》导读/程炜王克力 著



  《观看人类学》导读/卡尔·G·海德(Karl G Heider) 著



  人类学及其对大众媒体研究的贡献/萨拉·迪基(Sara Dickey) 著



 第五部分 人类学的理论进展



  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人类学理论/雪莉·奥特纳(sherry Ort。ner) 著



  反思、解构与写作的政治/罗伯特·莱顿(.Robert Layton) 著



  人类学的重构/托马斯·H·埃里克森(Thomas H.Erickson)



  芬恩·S·尼尔森(Finn S.Nielsen) 著



  家园人类学:一个学科的不同场景/马里萨·G·S·佩拉诺(Mariza G.S.Peirano) 著



 第六部分 哲学、方法论及其他



  树本根生——《人类学的哲学之根》导读/黄剑波著



  “蝗虫”法与“鼹鼠”法——人法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研究取向评论/庄孔韶著



  布迪厄《实践理论大纲》导读/石毅著



  弗里德曼和中国汉人社会研究/施坚雅(william G Skinner) 著

人类学经典著作
20世纪西方人类学主要著作. 第一阶段:1902~1945年. 《巫术的一般理论》(1902) 马塞尔•莫斯著1. A General Theory of Magic by Marcel Mauss. 《土著如何思考》(1910) 吕西安•列维-布留尔著11. How Natives Think by Lucien Lévy-Bruhl.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1912) 爱弥尔•涂尔干著18 …








[via ]



via Tumblr http://yanghao.tumblr.com/post/57105871774

2013年7月29日星期一

Сообщение из ленты +姚瑶: ...

Сообщение из ленты +姚瑶:

这些爆笑坑爹事~不带这么坑的…

1、一次去厕所,门口有一牌子“正在打扫”,

苦等十几分钟,一位清洁员走过来拿起牌子自言自语道:“原来牌子忘在这儿了。”

2、有天老公和战友聚会,给我发短信说:老婆,和这帮孙子一起太无聊了!

你打电话叫我回去,温柔点我开免提。

我美滋滋的打过去:老公,怎么还不回来?

只听老公说:烦不烦,记住以后该管的管,不该管的少管!

然后电话就挂了……我艹……不带这么坑媳妇的……..



3、某日发了一条微博,一对陌生男女在我微博里面聊的正欢,

互相回复了20多条,就在他们要互相要联系方式的时候,我把那条微博删除了。。



4、有一次辩论会,男生对女生,考对方问题,男方最后一个机会时,一屌丝:“请问上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这则标语在哪里出现”竟然秒掉了全场。。。

5、女友:问你一个问题,你只能用知道或不知道来回答。

男友高兴回答:好啊。

女友:你知道你自己很二么?

男。。。。。。

6、在公交车上,手里的两个硬币掉地上了,我刚准备去捡,坐我旁边的大爷捡起来了,我以为他会还给我,没想到他直接装兜里了!

我心想大爷可能没钱坐车,算了吧…

一会售票员过来了,我又拿出两个硬币要递给售票员时,

大爷从口袋掏出四个硬币,悠悠的来一句:这姑娘的车费我一起付了!!!

大爷,我这是要谢谢你吗!!!



7、和朋友去他家玩,到他家小区门口,我看见大门旁边一横幅“抓住小偷奖励1000元”的横幅,于是乎我说:“我们小区也有横幅,抓住小偷才奖励500,还是你们的贵。”

二货朋友说了句让我豁然开朗的一句话:“那你逮到小偷送到我们小区来!”



8、刚到单位就看见门卫的大爷叼着根雪茄,就和他开个玩笑:“哟,雪茄啊,古巴的?”

大爷:“不是,前班儿老张的。”



9、姐姐第一次杀鱼,犹豫了半天也不敢下手。

过了一会,再去看时,只见她两手握着鱼,把鱼按在水底,我问她要干嘛?

她说:“等把它淹死了再杀。。。淹死了再杀!”





[via ]



via Tumblr http://yanghao.tumblr.com/post/56828700882

Сообщение из ленты +muse...

Сообщение из ленты +muse li:

娶个四川媳妇我估计一天能笑死[呲牙]



一外省男,进四川的饭店,点了个鱼香茄子,于是发生下面一段话

“老板,老板!!”

“啥子事哦?”

“你这鱼香茄子咋没得鱼呢?”

“鱼香茄子本来就没得鱼嘛!”

“没得鱼干嘛叫鱼香茄子呢?”

“日你个先人板板…照你娃这么说,如果你要点个“虎皮青椒”,老子还得给你弄张老虎皮不成?;点个“老婆饼”,老子还给你发老婆不?;你个P人点个“夫妻肺片”,我不是还得去给你杀两个人不成?!”



四川方言太搞笑了 [呲牙][呲牙][呲牙],



麻雀和乌鸦一起摆龙门阵。

麻雀说:你是啥子鸟哦?

乌鸦说:我是凤凰噻!

麻雀说:哪有你龟儿子这么黑的凤凰哦?

乌鸦说:你晓得个铲铲,老子是烧锅炉的凤凰噻!

飞机剧烈抖动。

空姐:“各位乘客,飞机遭出问题老,两个发动机坏老,我们可能要晚点哈。"

乘客:"背你妈的时,浪个搞的嘛,如果四个发动机全遭老,我们不是要在天上过夜?



奥运会开幕之前,两个四川人到北京旅游,在公车上看地图。

甲:“我们先杀到天安门,然后再杀到中南海…”

乙:“要得,我们就按到你说的路线一路杀过切嘛!……”

话音未说完,就马上被同车群众举报,下车后即被扭送至公安机关,交代了N小时情况后才被放出。



甲乙又来到了天安门广场,看着人来人往,两人无语……

甲忍不住:“你浪个不开腔(枪)也?”

乙:“你都不开腔(枪),我浪个敢开也?” 。话音刚落,又被扭送至公安机关。



一周后两人走出了看守所大门,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甲说:“勒哈安逸了,包包都着整空老,哪点去搞点子弹嘛?”……

门口的武警马上冲上来,将两人按倒在地。……



中共中央发出紧急通知:奥运会不允许四川人参加,太恐怖了!这是后话。



广东人与四川人的对话[偷笑]



一个广东人到重庆水果摊去买苹果

广东人:你这个屁股(苹果)怎么卖?

重庆女摊贩:流氓



广东人:六毛就六毛,我就要你的屁股(苹果)了

重庆人报警了,广东人被莫名其妙的带到了派出所



警察:你是哪里人?

广东人:日历县人(日你先人)



警察:我问你是哪里人?

广东人:日历县人(日你先人)!!!



警察火了

警察:老子问你是哪里人?

广东人也火了

广东人:日历县人(日你先人)!!!!!



广东人被一顿暴打

警察:你老实交代,你是哪里人?



广东人哭丧着答道:我还是日历县人(日你先人)!!!



无奈,警察扔下一张纸,让广东人自己反省,写下事情的经过



广东人写到:我去买苹果,问他多少钱,他说六毛钱一斤,然后我就莫名其妙的被带到派出所了,

警察叔叔问我是哪里人,我说我是日历县人,然后被暴打了一顿,以上所述,句句属实!呜呜呜呜……………………..

呵呵,笑了要转哦~

把精彩带给更多的朋友。



爆笑电话录音:

女方:“你好,我是国家地震受灾统计办公室的,请问你家伤亡是几个人?”

男答:“我家是一个人。”

女方:“11个人?”

男说:“不是11个人,而是一个人”

女方:“21个?怎么又变成21个人了?”

男耐着性子说:“你听错了,其实一个人”

女方:“71个人?怎么会那么多啊?”

男终于爆发了,吼道:“就是一个人!”

女方:“91个?天哪……”

男顿时崩溃……

男终于仍不住骂人了,大声吼道:“

二百五,是一个人啊。”

女方:“251个人?”





[via ]



via Tumblr http://yanghao.tumblr.com/post/56827510071

2013年7月28日星期日

...






[via ]



via Tumblr http://yanghao.tumblr.com/post/56729192844

2013年7月26日星期五

好文,好实验。现实很残酷,山鸡变凤凰永远很痛苦。

Сообщение из ленты +宗吾:

一个典型环境的博弈实验,结果却完全是现实社会的高匹配度映射,这又说明了什么?



某研究机构(非中国大陆)的实验人员找来100位大学生,男女各半,然后制作了100张卡片,卡片上写了从1到100总共一百个数字,单数的50张卡片给男生,双数的50张卡片给女生。但他们并不知道卡片上写的是什么数字。工作人员将卡片拆封,然后贴在该大学生的背后。



实验规则

这个实验设置很简单,就是要男女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异性,争取能凑到最大的总和。(奖金金额为编号总和翻10倍)比如,83号男生找到了74号女生配对,那么两人可以获83+74=1570美元的奖金。但如果2号女生找到了3号男生配对,那么两人只能拿到50美元了。组合一旦确立即形成契约,不可更换。



实验开始

由于大家都不知道自己背后的数字,因此首先就是观察别人,很快分数高的男生和女生很快被大家找出来了。

例如,99号男生和100号女生。这两人身边围了一大群人,大家都想说服他们和自己配成一对。

—“来跟我一起嘛!我会给你幸福的!”

—“我们简直天作之合啊!”



但是实验规则是只能一男一女(类似人类社会的一夫一妻制)决定了,某人不可能同时和N个人配对,因此他们变得非常挑剔,他们虽然不知道自己的分数具体是多少,但他们知道一定是比普通人的要高。因为从围在自己身边的要求配对的异性数量,以及这些追求者们殷切的眼神中就可以做出判断。



那些碰壁的追求者迫于无奈只能退而求其次,原本给自己的目标是一定要找90+的人配对,慢慢的发现80+也可以了,甚至70+或者60+也凑合着过了。但那些数字太小的人就很悲催了,他们到处碰壁,到处被拒。

据一位参与实验的学生事后表示,在参加了这场游戏之后,他对人生的理解都有了不同。因为他在短短几小时里就感受到了人间的冷暖——他们背后的数字太小了(基本都是个位数),要找一个愿意配对的人简直是难上加难。最后他们想出来的办法无外乎两条路:

一是大家自己找个差不多的凑合凑合算了,比如5号和6号俩人配成一对,虽然奖金只有110美元,那也好过没有。

二是和对方商量,如果你愿意和我配对,那么拿到奖金的时候就不是对半分,我愿意给你更多,比如三七分或四六分等等,或者事后再请你吃饭,虽然请客吃饭花的钱肯定多过奖金数额,但是找不到人配对实在是太没面子了。(这个在现实中就有交易婚姻,交易条件包括房子,财产,其他物质不等,代际婚姻,假婚姻等)



经过了漫长的配对过程,眼看时间就要到了,还有少数人没有成功配对,这些人没办法了,只能赶紧的草草找人完成任务——因为单身一人的话是拿不到奖金的。最后的倒数阶段,没有配对的都胡乱找了个人。当然也有坚持不配对,单身结束游戏的大学生。



实验结束

心理学家发现,绝大多数人的配对对象其背后的数字都非常接近自己的数字,换言之就是理性博弈选择的结果,非常近似中国古人说的“门当户对"。



比如55号男生,他的对象有80%的可能性是50-60之间的女生,俩人数字相差20以上的情况非常罕见。



但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现象是100号的女生。

100号女生的配对对象竟然不是99号男,也不是97或95号,而是73号男生,两人的差值高达了27!

原因何在呢?

原来100号女生被众多的追求者冲昏了头,她采取的策略是“捂盘惜售”(因为她并不知道100是最大值,也不知道自己就是100号),她还在等待更大数字的男人,等到大家都配对完毕,她终于开始慌了,于是她在剩下的男生里找了一个数字最大的,就是那位73号幸运儿。她最后也尝试过去找90+的男生,但是人家都已经有伙伴了,受规则约束抛弃现有的女伴跟她配对并不现实。



学生们还总结出很多经验:

1、因为人太多地方太小,以及时间限制,你并不可能跑去看每个人背后的数字。(现实中则映射了圈子,地域,以及年龄的限制)

2、你只要看谁边上围着的人多,谁就是数字较大的人,而那些身边孤苦伶仃门可罗雀的人,肯定是数字小的,通过这个方法你可以立刻筛选出目标对象。(多数决择)

3、小数字的人追求大数字的人一般都很辛苦,因为要大数字的人接受小数字的人总不是那么甘心,因此追求方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行,但更大的可能是你再怎么努力,对方也不理你。 (类似现实中女神与屌丝的状态)



这场心理学实验似乎完全就是人类恋爱行为的实验简化版,但是请注意,我们说“似乎是”。



我们每个人在遇到一个异性的时候,出于本能的就会开始评价对方的价值,这完全是下意识的。但人类的价值非常难评估,没有谁会把数字贴在自己的背后,人们还往往会故意夸大自己的价值。至于夸大的手段、浮夸的工具各种各样。关键的一点是,这个数字其实一直在变化,比如女人随着年纪的增大,这个数字是递减的;而男人随着自身的不断努力,可以从很小的数字增加为很大的数字。这也有了男女黄金年龄分割线之说。



我们在生活中所遇到的人也远远超过了100个,我们面临的是一个更加复杂的环境,这让我们做出决定的难度成倍增加。正因为选择的难度很大,因此人类进化出了一些很简单的指标,比如,我们更倾向于基于别人的判断来决定自己的判断。

实验让我们知道,其实爱情是一场精确的匹配游戏,最最重要的是你自身的价值有多高(即背后的数字大小),而你采取什么办法去恋爱其实都是次要的。



但是和这个实验有个很重要的不同就是:人类社会实在太复杂了——一个人的价值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体现出来的。而且我们很难去判别一个人的价值。

还有一点就是,我们每个人眼中的价值标准都不一样,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么多元的爱情。



最后,我们必须注意到的一点是,该实验不仅仅映射了人类社会中的爱情婚姻模型,更广泛的反应了我们每个人的“社会价值倾”评判和匹配体系。可以对应到“人际交往”,“价值交易”,“招聘求职”等等具体的社会现实生活。

所以,就如同实验者背后的标签,我们每个“背后”都“粘贴”着“社会价值”标签,尽管我们自己或许对那个标值不甚了了(如同实验者自己看不到标签一样),但是其他人实际上都可“看到”。



理性总是残酷的。

那么你的“社会价值”标签的标值是多少?





[via ]



via Tumblr http://yanghao.tumblr.com/post/56576781565

在看《中国好声音》,被执着,被拼搏,被梦想深深感动。导师们的激情也让人激动。

在看《中国好声音》,被执着,被拼搏,被梦想深深感动。导师们的激情也让人激动。



[via ]






via Tumblr http://yanghao.tumblr.com/post/56576779527

民间常见俗语背后的故事

民间常见俗语背后的故事



http://bit.ly/14hiYAx







作者:北京的天空





宰相肚里能撑船的传说



发送自 gReader Pro



民间常见俗语背后的故事_闲在居士_新浪博客
民间常见俗语背后的故事_闲在居士_新浪博客,闲在居士,







[via ]



via Tumblr http://yanghao.tumblr.com/post/56554638280

2013年7月22日星期一

...






[via ]



via Tumblr http://yanghao.tumblr.com/post/56126976622

...


懂味或不懂味 - 唐辛子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懂味或不懂味,唐辛子的网易博客,用眼睛与镜头记录一个图文的日本,唐辛子,在日文中就是“辣椒”的意思,唐辛子就是“糖辣椒 ”,一个既甜且辣的人。原创博文,原创摄影图片,所有文章及相关图片版权由作者本人所有。转贴请标明出处,媒体转载引用请务必事前告知。多谢~邮箱:xinzijj@gmail.com







[via ]



via Tumblr http://yanghao.tumblr.com/post/56126974816